2014年9月1日,豐台區趙登禹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課堂上,一堂有別於平日的課程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從這天起,北京京劇院的老師們在北京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項目(以下簡稱:高參小)的支援下走進趙登禹小學的課堂,把生動有趣的傳統國粹帶進了小朋友的視線,很多學生從此愛上了戲曲,戲曲也由此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同樣是2014年9月,豐台區西羅園第五小學一年級學生也迎來了這樣別具特色的京劇課。
來自北京市教委的數據顯示,本市2008年起開展中小學“京劇進校園”試點,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00余所學校廣泛開展。許多學校將戲曲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選修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育工作中,有的學校除開展京劇課程外,還開設了豫劇、評劇、黃梅戲等戲曲課程。通過“講臺”推動國粹傳承,培養學生們傳統藝術細胞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本市已培養出上百萬計的京劇小聽眾和一大批會唱戲的小票友。
試點成果:
從完全陌生到愛上戲曲
京劇歷史、京劇臉譜設計、京劇選段現場演示……趙登禹小學和西羅園五小的課堂上,學生們目不轉睛,饒有興趣,仔細聆聽。和平日傳統的課本知識不同,這些以前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傳統技藝走進了課堂,來到學生們身邊。
2008年,趙登禹小學和西羅園五小被北京市教委確定為首批“京劇進課堂”試點學校。2014年,兩所學校成為“高參小”項目北京京劇院基地學校,京劇走進學生課堂,孩子們在北京京劇院老師的引導下走進戲曲殿堂、了解戲曲文化、學習戲曲知識。
“5年前,我是一個完全不懂京劇的一年級‘小豆包’,現在我是5年級學生了,我愛上了戲曲,成了會唱戲的小票友,還登上了中山音樂堂、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呢,謝謝老師們培養了我這個愛好,讓我的生活又多了一份精彩。”趙登禹小學學生曹聖博開心地告訴記者。
“5年來,孩子們在京劇老師的悉心教導下認識了我國國粹的博大精深,學會了很多京劇唱段。”趙登禹小學相關負責人説。兩所學校都組建了京劇社團,趙登禹小學的京劇社團如今人數已近300人,西羅園小學的京劇社團人數也有200人。為了充分搭建展示平臺,每年六一,兩所學校京劇社團的孩子們都會來到中山音樂堂進行彙報演出。每年的“國戲杯”、“藝術節”等比賽中,京劇社團的孩子們也都收穫了可喜的成績。
課堂建設:
百餘所學校開展試點
趙登禹小學、西羅園五小的“戲曲進課堂”成果只是一個縮影。事實上,在北京,已有100余所學校廣泛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課堂教學是開展戲曲教育的主渠道,北京將課堂建設和教師培養兩手齊抓,有力推動戲曲進校園的深入開展。
目前,北京許多學校將戲曲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選修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育工作中。有的學校除開展京劇課程外,還開設了豫劇、評劇、黃梅戲等戲曲課程。2012年,北京市教委委託中國戲曲學院策劃編輯國內第一本京劇教材《京劇》,已于2017年正式出版。
此外,市屬文藝院團、文化單位積極與各中小學校開展結對幫扶,通過高參小工作的實施,一批戲曲專家走進校園擔任兼職教師。2014年當年,中國戲曲學院對13所小學就開設了幾十門戲曲課程,提供了6000余課時的戲曲課。北京京劇院與趙登禹小學等結對子,開展進校園京劇教學。北方崑曲劇院在門頭溝等地建立崑曲傳承培訓基地,每週對學生進行崑曲培訓。北京市曲劇團與方家衚同小學合作開展“北京曲劇進課堂”,併為學校創排了兒童劇《寶船》。
人才培養:
實行“零門檻”戲曲傳承
另一方面,北京也十分注重教師素養的提升,通過建立藝術家名師工作室、邀請國內知名戲曲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多渠道提高教師專業水準。每年選送戲曲教師到中國戲曲學院開展教師專項培訓,同時委託中國戲曲學院結合中小學藝術教師工作特點,通過開展短訓班的方式開展教師業務培訓。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理念新的優秀教師團隊正在逐漸形成。
此外,2015年開始,由在京的中國戲曲學院等藝術類高校與13所普通高中開展藝術、體育素養聯合培養工作,招生實行“零門檻”,以中考成績作為唯一錄取依據,不進行水準測試和面試的方式錄取學生,在課程計劃、培養模式上高校與高中進行相互對接,經過三年的培養以實現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
本報記者鄒樂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1/24/content_2299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