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十年磨一戲”,但一齣原創京劇,而且還是現代少兒京劇,能夠在十年時間內,全國巡演超過千場,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奇跡。昨天,由浙江京劇團和青海京劇團聯手原創的現代少兒京劇《藏羚羊》,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這部被稱為“兩團一戲,十年千場”的作品,實現了千場演出的目標。
原創現代少兒京劇《藏羚羊》的創作題材源於青海可可西裏,通過“藏羚羊”的獨特視角來講述人類保護珍稀動物“藏羚羊”的感人故事。以詩化的語言、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凸顯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大愛”的主題。著名戲曲作曲家朱紹玉面對《藏羚羊》演出千場的成功非常激動,他説:“我這一生寫了177齣劇目,其中演出場次最多的就是《藏羚羊》。現在有很多劇目,投資了上千萬,排演了幾個月到半年,但只演出幾場就放下了;能演到十場以上就不錯了;演到50場到上百場已經很罕見了;而像《藏羚羊》這樣能演了十年,演出超過1000場的,簡直是奇跡!非常值得大家關注。”
朱紹玉表示,《藏羚羊》的成功,與浙江京劇團和青海京劇團兩個院團獨特創新的跨省合作模式密切相關。
2002年,青海省演藝集團委託天津藝術學校培養43名京劇學員。通過5年的系統學習,學員們掌握了較系統、專業的京劇表演藝術,2008年,這43名從天津藝術學校畢業的京劇小演員,年僅十幾歲,熱情活潑,充滿朝氣,恰似一群可愛的小羚羊,急需一部合適的劇目培養和鍛鍊這支隊伍。而《藏羚羊》從劇目選材、表演形式和風格樣式上,就是一台為他們量身定做的適宜之戲。
同時,在全國戲曲界享有盛譽的浙江京劇團又是全國京劇院團中創作演出京劇兒童劇比較成功的一個團,先後創排了不少優秀兒童題材劇目,在戲曲兒童劇創作上有豐富經驗。因此,青海京劇團與浙江京劇團決定共同合作,最大程度整合兩團的優勢資源,開啟一次跨省合作。
構建了強大的創作陣容,著名劇作家王勇擔任編劇,浙江京劇團團長翁國生出任總導演,著名作曲家朱紹玉擔任音樂設計,奧運會開幕式舞美十大設計者之一王歡擔任舞美設計,中央戲劇學院舞美係教授、資深燈光設計師胡耀輝擔任燈光設計。創排初期,主創人員開始到青海采風,對藏羚羊的生活習性和當地的民俗進行了深入體驗。翁國生導演與主創團隊先後幾次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裏生命禁區,流著鼻血、背著氧氣瓶進入藏羚羊的棲息地考察采風。
翁國生説,剛創排時,唱慣了青衣與花旦的女演員們,根本接受不了藏羚羊的動作;而樂隊也要將青海花兒、藏歌、佛歌與京劇音樂相結合。朱紹玉也説:“創作一齣京劇兒童劇是很難的,因為京劇中有生旦淨末丑,沒有給兒童設計的專門唱腔。因此在這樣一齣新創兒童京劇中,為兒童和動物演員設計唱腔,對我們來説,都是新的課題。我們在演出過程中,會根據觀眾反饋不斷調整完善唱腔和音樂。翁國生導演還運用了舞蹈的程式,設計了狼舞、藏羚羊舞,讓孩子和大人觀眾都愛看。”
2008年7月31日,《藏羚羊》在杭州成功舉行首場演出,接著在青海人民劇院演出,得到了兩地觀眾和戲劇專家的好評。2009年3月,《藏羚羊》第一次踏上了巡演的征途,先後在浙江嘉興、嘉善、紹興等地為中、小學生,幼兒園演出共206場,受到廣大師生和觀眾們的熱烈歡迎。三伏天的江浙地區酷暑難耐,演員們在近四十攝氏度的高溫下,身著藏羚羊、雪狼等毛髮厚重的演出服裝,堅持一天兩到三場的演出,大多數服裝來不及脫下晾幹就繼續穿著演出了,許多演員都捂出了痱子。但演員們還是以嚴謹的態度認真圓滿地完成了每一場演出任務。
十年來,《藏羚羊》演遍全國,“藏羚羊”的形象通過京劇舞台獨有的視角和魅力,將觀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華水塔”,重新喚醒人們記憶中的那個機敏、靈活、溫和、頑強的高原精靈,號召人們保護生態、保護自然,共建和諧家園。該劇無論是在連續演出場次,還是在觀眾人數上,在青海省演藝集團京劇團歷史上都是最佳紀錄。如今,《藏羚羊》已經榮獲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大獎”、“文華劇目獎”、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最佳劇目獎”等眾多榮譽,深受各界好評;並且圓滿實現千場演出的宏願,實現經濟收入300余萬元。這是青海與浙江兩省京劇院團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共同合作、共贏發展的結果,已成為東西部兩地跨越式合作的成功典範。
資深戲劇評論家譚志湘説:“《藏羚羊》既是民族的、本體的,又極具現代感和前衛性,在舞臺上呈現給觀眾的是一部洋溢著時代特徵、蘊含著人性哲理的現代京劇。”今後,兩團還將認真總結十年以來在創作、演出過程中積累的豐富合作經驗,進一步加強青海與浙江兩地文化交流,為今後的劇目創作、演出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真正實現《藏羚羊》作為國家舞臺精品保留劇目的價值,將“藏羚羊”這一“高原精靈”展現在更多更廣的舞臺上,把“藏羚羊”團結、和睦、頑強的精神品格傳播得更遠。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1/10/content_595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