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張鑫炎:拍《少林寺》就為爭口氣

發佈時間:2018-09-26 14:17:54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1982年,由銀都出品,張鑫炎執導,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一公映,就造就了“萬人空巷看少林”的盛況,那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國內的觀眾還沒有看過很多商業大片,在這樣的背景下,《少林寺》將武術、復仇、愛情等商業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給了當時的國內觀眾在視覺上的強烈衝擊,這部電影很快風靡大江南北,成為了整整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之一。以當時每張1毛錢的票價,居然創造出1.6億元的票房奇跡。現在,84歲的張鑫炎導演就坐在我的面前,雖然耳朵有點背,需要記者大聲説話才能聽得見之外,他的身體狀況相當不錯,尤其是皮膚,非常光潤,完全不像一個八旬老人。此番他受邀擔任《少林寺2》總顧問,出品方銀都還邀請了《少林寺》的製片人吳思遠先生,準備打造一部這個經典影片的續集。張鑫炎專門從香港趕到上海做宣傳,聊起輝煌的《少林寺》,他感慨道,當時拍攝《少林寺》就是“為了爭一口氣”。

臨時被公司要求頂上去

張鑫炎是浙江寧波人。1951年入香港南洋片場學習洗印技術,後學習剪輯。1957年進入長城影片公司,先後任剪輯、副導演。1960年起開始擔任導演,與李啟明聯合導演的影片《心上人》,頗獲好評。1966年與傅奇聯合導演的武俠片《雲海玉弓緣》,改編自梁羽生同名武俠小説,著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形象的塑造,被稱為新派武俠片開片之作。而他電影生涯的巔峰之作就是在他47歲時導演的《少林寺》,該片起用了李連杰、計春華、于承惠、于海等真正的武術運動員出演角色,硬橋硬馬的功夫給人耳目一新的衝擊,該片獲得了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還成就了一代功夫巨星李連杰,造就了功夫片的經典之作。

其實《少林寺》這部影片1979年就開始拍攝了,當時用了長城公司自己的一個演員,但效果不理想,導演也沒有能力拍攝這樣的作品,於是出品方找到張鑫炎,希望他能夠頂上去,張鑫炎於是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是改劇本,由他自己來改;第二個要求是演員需要全部換掉。“因為我們公司的這些演員都不是武術專業的,有些人連拿把劍都不像,但是在銀幕上卻能飛很遠,很假。這是很滑稽的,這不是中國武術,不是少林功夫。”

當時很多人覺得他“太狂了”。因為香港當時已經有成龍、洪金寶等諸多武打明星,很多人不相信張鑫炎能夠拍出好的動作電影來,但張鑫炎不為所動,“當年就是大家一條心,沒有人講錢,沒有人講名講利,就一個目標,就是我們要爭氣,一個人要爭氣的話,什麼事都能辦到。”

當時少林寺只有10個僧人

不過接手本片前,張鑫炎從來沒有去過少林寺,他以前看過了100多部香港導演拍攝的少林寺電影,其實講的都是南少林,所以給他造成一個錯覺,認為少林寺是在福建莆田,他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是在河南嵩山。去之前他心裏充滿了期望,結果到了之後,看到的卻是一片荒涼破敗的景象。“那時候的少林寺很窮,只有10個僧人,一個山門,每個月國家的生活補助10元,幾乎什麼都沒有,正在重建中。”好在少林寺的山門倒是從來都沒有變過,當時山門外的黃色墻壁和墻上的字,都是為了視覺效果劇組美工重新油漆上去的。

當年《少林寺》大膽起用年僅17歲的李連杰作為主演,從此開啟了李連杰成為一代武打巨星的生涯。張鑫炎回憶,當時劇組選演員選的差不多了,就少一個主演,張鑫炎就想到了李連杰。他幾年前見過他,對他印象深刻,但李連杰因為自己上一次沒有被選中,有點抵觸,一開始躲在北京體育學院不見,後來在領隊的要求下終於來了,來了之後就馬馬虎虎地打了一套拳,有點高傲。張鑫炎就笑著告訴他,我們認定你了,後來進組拍攝了兩天后,張鑫炎就説,不管將來這個戲好不好,這個孩子一定會成為大明星。

拍攝的過程非常艱苦,當時河南沒有馬,劇組找了很久,發現在鄭州邊上的一個縣,駐紮著一個獨立團,團裏有十幾匹拖炮用的馬,都是不能騎的,那個地方很熱,中午的氣溫達到了44攝氏度。片中的武術運動員們花了3個月的時間用來學習騎馬,編排武打動作。那時還沒有等到開拍,就有兩個人摔下來,在片中扮演曇宗師傅的于海因為馬跑到馬廄一轉彎被甩下來,胳膊斷了;于承惠在練馬的時候,腳蹬到馬鐙上,被馬在地上拖,鎖骨斷了,兩人連戲都沒有拍,直接回到山東濟南休養。

劇組也沒有錢,有一場于承惠飾演的王仁則率大軍趕來的戲,為了營造千軍萬馬的感覺,張鑫炎故意將鏡頭放的很低,用仰拍的視覺來展現場面,再在邊上放一些煙火,加上聲音效果,給人的感覺就是千軍萬馬正奔襲而來。但其實這場戲只有30匹馬,沙漠是在登封和洛陽之間找的。

其實《少林寺》這部電影沒有花多少錢,因為都是地方上的各個單位和軍隊大力支援,劇組都住軍營,不要錢的。“我們住在登封縣招待所,這個招待所後來變成了監獄,現在已經拆掉了。一個平房,我們一共住了18個人,都是不要錢的。”

沒有飯吃,河南省委每個月送幾包大米給劇組,張鑫炎回憶,當時是改革開放初期,在登封幾乎沒有見過白米飯。“這些運動員每天的零用錢是一塊錢,但是從來沒有人嫌少。”這部電影在國內共印了1000多個拷貝,還供不應求。

運動員演員表演更加純

拍攝的過程也非常艱苦,片中有一場李連杰和于承惠在黃河中對打的戲。這是在冬天拍攝的,兩人都沒有用替身。當時黃河已經結冰,李連杰于承惠掉進水裏後,要把頭埋起來,機器一響,他們就起來,可是兩個人都不會游泳,在水裏面就隨著水流漂到鏡頭外面去了,起來的時候,都分辨不清東南西北。這場戲拍了好多遍才過。上來的時候,兩人身上都結冰了。劇組趕緊用軍大衣裹上禦寒,幸虧他們都練過武功,不然的話,可能都堅持不住。

雖然片中的這些演員們都沒有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但是他們身上有很誠摯的東西,讓他們的表演發自內心的感人,“這幫演員太可愛了,我們香港公司的演員表演都是專業的,但是你已經習慣了,所以沒有驚喜,但是這些演員沒有受過表演訓練,他們都是很聰明的運動員,是完全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影片中有些鏡頭需要他們流淚,他們就真的很快流出了眼淚,專業演員沒有他們純。”

當時的製片人吳思遠一開始有點擔心,但事實證明,完全沒有必要。張鑫炎説,于海在片中扮演覺遠的師傅曇宗,觀眾一看于海,就是一個師傅的氣質。他覺得演員的氣質很重要,“我看過《李小龍傳奇》,裏面的演員雖然看起來很像李小龍,但是身上都沒有李小龍的氣質。”

自己偏愛《黃河大俠》

作為導演,張鑫炎笑稱自己從來都沒有發過火,“我要發火的話,就一個人躲到很遠的地方自己發去。這些都是很好的同事。”《少林寺》劇組成員們相處一年,最後要分別的時候,在鄭州,所有的劇組人員,不管是內地的還是香港的,大家都依依惜別,“這些感情現在幾乎沒有了,現在的演員拿到錢後,就離開了。最可貴的不是錢的問題,是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36年,但是這些友情依然延續下來,大家常常互相關心,打電話問候。”説起李連杰,張鑫炎感慨道,他比我聰明。

雖然拍攝了眾多的動作電影,但張鑫炎心目中最喜歡的影片卻是1988年拍攝的電影《黃河大俠》,由於承惠、萬瓊等主演,他覺得,《少林寺》雖然大賣,但是稍微有點商業化,《黃河大俠》這個片子雖然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自己卻很偏愛。“這部電影的主旨是,不管是俠客還是文人,都是被封建統治者利用的,但是這些人的心是熱的,不死心,願意為黎民百姓做一些好事,這就是俠的概念。”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原定是夏菁,但當時謝鐵驪導演想找夏菁扮演《紅樓夢》中的寶玉,張鑫炎看在謝老的面子,把夏菁借給了他。自己找到珠江電影製片廠的一個女演員來幫忙,因為她長相比較成熟,原本定位女孩和黃河大俠是一種父女般的感情,結果在觀眾看來,兩人卻成了男女之情。“我自己喜歡這部電影的主題和構思,可惜的是,這段感情戲沒有處理好。雖然有遺憾,但是我還是更喜歡《黃河大俠》。”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8-09/26/content_284709.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