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出生於山東青島市。主持人、演員、作家。1990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成為《綜藝大觀》主持人,並先後主持了13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多次獲得星光獎最佳主持人獎、主持人金話筒獎。
早前,倪萍參加《天天向上》的錄製,相比于嚴肅的訪談類節目,她説她更喜歡如今那些有趣的綜藝節目。
如今,只要你打開電視,就能看到各式各樣、垂直細分的綜藝節目、真人秀。可這在三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個年代,電視媒體空前匱乏,每到週末老百姓最盼著的就是能看一期《綜藝大觀》。作為彼時央視的王牌娛樂節目,《綜藝大觀》是最早也是唯一在黃金時間現場直播的綜藝節目,而來自山東的“新面孔”倪萍,以質樸的形象,富有親和力的主持風格,通過一個個小熒屏,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那個電視黃金年代、人們心中烙印最深的女主持人。
“就是不知道怎麼,一夜之間就被這麼多人認識了,這就是電視的影響力。”
這個曾經以為自己會為話劇事業奮鬥終生的演員,只用了短短一個月,就站上了喜慶熱鬧的春晚舞臺,並一連主持了13屆央視春晚。
倪萍説正是因為改革開放,讓文藝作品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創作上的無拘無束也大大影響到了她的主持風格。放眼當下的綜藝節目和真人秀,她説,觀眾喜歡的一定就是最好的。
一次家鄉臺的主持,為她敲開央視大門
1990年11月6日,在前門大街邊上的一個簡陋的平房裏,倪萍簽完名字,窗口裏的民警操著最正宗的北京腔對她説:“成了,我告兒您,您現在就算北京人了啊。”
在那個年月,辦戶口調動是件難事,往北京調動戶口,更是難上加難的事了。但倪萍的戶口卻辦得奇快,從啟動山東戶口到落戶北京,只用了一個星期。
踏出派出所的大門,初為北京人的倪萍覺得走起路來腳步都變輕盈了。
那天,倪萍從天安門一直走回公主墳,一路上,她好幾次把手伸進口袋,去摸那張證明她北京身份的小紙片,生怕弄丟。第二天一早,她來到中央電視臺報到,經歷了一個上午的等待,拿到了號碼為2449號的出入證。
倪萍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一名主持人、一名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曾經,她把這個職業看得很簡單,“就是報報幕、背幾句臺詞,因為我崇尚我所從事的話劇事業,我曾決心獻身於它。”
時間倒退至1987年年初,倪萍回青島過年,那時她已經主演過電影《女兵》《山菊花》《祁連山的回聲》等多部作品,在那個中國一年僅能製作完成幾十部電影的年代,倪萍在山東也算是小有名氣了。於是,她被請到了青島電視臺的春晚劇組,一起被邀請的還有唐國強、宋佳,此外,青島電視臺專門從央視請來了女導演劉瑞琴做指導。第一眼見倪萍,劉瑞琴就很喜歡,便選中她做了那一年青島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人。
那次錄製,雖然臺本邊拍邊改,卻給了倪萍很多創作空間,“青島是我的故鄉,我對那裏的人和生活太熟悉了,所以主持起來得心應手。”第一次做主持沒掉鏈子,也給劉瑞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次年夏天,倪萍接到劉瑞琴的邀請,到北京錄製專題系列片《人與人》。1990年她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
接手《綜藝大觀》那一天,度日如年
入職後的倪萍接到領導分配,讓她接手主持《綜藝大觀》,可節目組的導演們想不明白,這檔節目的勢頭如此之好,領導為何會派一個新手來?
彼時,《綜藝大觀》和《正大綜藝》在收視率上並駕齊驅,《正大綜藝》的主持人楊瀾在當時剛剛發展起來的主持隊伍裏獨具一格,而山東來的倪萍無人知曉,到底有什麼能跟楊瀾比的呢?也因此,當時中央電視臺裏流傳著關於倪萍的謠言,説她是空降的領導家屬,令她遭受了不少白眼和冷落。
但無論當時《綜藝大觀》的編導如何反抗,領導還是決定起用倪萍,因為距離最新一期現場直播只有17天了。1991年1月5日,是倪萍第一次主持《綜藝大觀》的日子,“在這個世界上,大概只有我會刻骨銘心地記得這個日子。”也是這一天,讓她感受到了什麼叫度日如年。
那天清晨5點,倪萍就醒了,她翻身看到同屋的白莉導演還在睡著,又使勁閉上了眼睛。但心裏再也靜不下來了,因為再過15個小時就要直播了。“當導演把鏡頭切向我時,會不會忘詞?服裝,觀眾喜歡嗎?髮型怎麼樣?”越想越怕,倪萍不知道念叨了什麼,把白莉給吵醒了:“倪萍,天還沒亮,你再睡會兒,要不到了晚上沒精神。”早上8點多,她接到了母親的電話,“母親果然最了解女兒,我最大的缺點就是遇事沉不住氣。”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6點,倪萍化好粧,一個人在演播大廳裏面走來走去,翻了幾十遍的臺本還緊緊捏在手裏,生怕忘了詞。有那麼一刻,失敗的預感已經很強了,直到導演和觀眾介紹説,這是倪萍第一次主持這個節目。燈光閃爍之下,她感受到了觀眾“同情弱者”的善良。三個多月後,倪萍獲得了空缺了四年的星光獎最佳主持人的榮譽。
直播練就臨場發揮,主持春晚成功救場
《綜藝大觀》不但是中國最早的綜藝節目之一,更是當年央視唯一在黃金時間現場直播的綜藝節目。倪萍説,時至今日很多人見到她的第一句還會問,“當年的《綜藝大觀》到底是不是直播的?”“也許是我們現場直播的節目太有邊有角,太沒有漏洞了。”
都説,直播是最考驗主持人臨場反應能力的,“起初上電視,因為根本不懂什麼是現場直播,所以也不知道緊張。後來熟悉了,有一段時間總是莫名地害怕。”
回首那些直播的日子,縱然有時會因為即興發揮留下遺憾。但也正是通過現場直播,讓倪萍積累了經驗。1991年,那是倪萍第一次走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晚會中許多國際友鄰、海外華人發來恭賀電報,交到主持人手上時,基本連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就要上場。接近零點時,倪萍剛下場又被導演推上了臺:“快,這是四封電報,馬上宣讀,時間佔滿1分20秒。”倪萍拿過電報,走上舞臺,當讀完第三封電報時,才發現少了一封,“我用余光看見導演在台下拿著電報向我示意,但是此時此刻,我既不能下臺去拿,導演也沒膽量給我送上來。”而且,倪萍在念讀前特別強調是四封電報,也就是兩秒鐘的時間,她作出一個決定,合起手中的電報,説:“今天晚上,打到直播現場的電報不計其數,特別是海外華人,他們都想在這個闔家團聚的夜晚為祖國親人送上他們的祝福,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宣讀了。海外僑胞們,你們的問候,祖國人民都接收了,也請允許我代表祖國人民,向遠離親人的海外僑胞祝福,祝全世界的中華兒女萬事如意。”走下舞臺,倪萍看了一眼墻上的倒計時鐘,一秒不差。
自此,倪萍成了春晚的臺柱子,先後主持了13屆。
喜歡看真人秀,自認拼不過年輕主持人
一直以溫柔樸實的形象、娓娓道來的主持風格贏得全國觀眾喜愛的倪萍,私下其實是個愛玩、愛時髦的老太太,“我就是老時髦,iPhone X這種我買的最早了。”而她最愛做的事就是捉弄趙忠祥和王剛。“以前,我一看見王剛老師在那兒正兒八經地拆讀者來信,就跑到電視台東門冒充影迷給他打電話,説我是大連來的還帶著蝦,然後上樓就看見王剛老師往東門去了。”除非是工作太忙了,否則倪萍的惡作劇就一直不會停,“後來我稍微老實點了,但是也總把暖水瓶裏灌上涼水。”倪萍知道郎昆(曾擔任《綜藝大觀》導演及製片人)愛乾淨,每次開門都要用紙巾擦一下,有次看見他快來了,倪萍直接弄了把黃土抹門上了,“那個門,那天郎昆得擦了一上午。”捉弄趙忠祥的時候就更多了,“趙老師經常把西裝上衣一脫站起來就走,我撿起來就給我們收垃圾或者送盒飯的工作人員,説這沒人穿了,你拿回家穿吧。趙老師再回來死活都找不著。”
2018年盛夏的某個午後,兩個“老玩伴”倪萍和趙忠祥再一次相聚在了北京電視臺,他們剛剛參加了一個訪談節目的錄製,節目的主題正是回顧改革開放後,春晚的變化和發展。倪萍的工作人員説她已經很久沒有錄過這樣的節目了,也是為了能跟趙忠祥見一見。
相比而言,倪萍更喜歡參加“有趣”的綜藝節目,比如她之前去過的《天天向上》,就覺得很有意思。聊起現在流行的綜藝節目和真人秀,倪萍覺得都很好,“觀眾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問她,如果有機會可以主持一檔如今的綜藝節目,有沒有信心,“我跟他們比不了了”,倪萍説,現在厲害的年輕主持人太多了。
倒帶40年
1是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意識到改革開放真的影響到自己和家庭的生活?
倪萍:變化太大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吃穿供應都需要糧票、布票。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物質生活極大地繁榮了,吃的好了,穿的好了,這都是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直接變化。比如説,你學習成績好的話就可以去讀大學,這些都是變化。
2改革開放後,哪部文藝作品對你産生了很大的觸動和影響?
倪萍:這個還挺多的,比如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渴望》。那個時候文藝作品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在創作上也開始無拘無束了。
3當時最想去哪看看?第一次出國又是去的哪?
倪萍:哪都想去,好在我從1988年到了中央臺(1990年入職),就有機會到處去了,所以我幾乎全國都跑遍了吧。當時我最想去西藏,在多年之後實現的。是坐飛機去的拉薩,跟著心連心藝術團。第一次出國是去的美國,1991年,也是工作去的。
4對於當時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聽到最鼓舞的話是什麼?
倪萍:就是所有人都認識你,我們臺的門衛,武警見了我老遠就敬禮,他們的家屬跟我合影。去公主墳買東西,所有的服務員也都認識我,就是不知道怎麼一夜之間就被這麼多人認識了,這就是電視的影響力,所以非常珍惜這份工作。
5在你所在的領域,你認為哪一位是真正開創了先河和風格的人?
倪萍:趙忠祥老師,1959年我剛出生,他已經做新聞主播了。我就只做過綜藝節目,但這些年他做過新聞、做過社會節目,做過綜藝節目,沒有開這個先河的。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18-08/10/c_112324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