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指揮家、作曲家譚盾親自執棒北京交響樂團,與美傑三重奏的呂思清、秦立巍、孫穎迪三位演奏家一同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獻上了以電影配樂為主的演出“武俠四部曲”——《英雄》小提琴協奏曲、《臥虎》大提琴協奏曲、《夜宴》鋼琴協奏曲及《復活》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協奏曲。這場“古典樂+電影”的音樂會是國家大劇院策劃推出的“漫步經典音樂會”中的重要場次,該演出季選取了較多人們耳熟能詳的短小作品,以便觀眾可以毫無負擔地走進音樂廳。本屆“漫步經典”以“古典+”為主題,在呈現原汁原味古典音樂的基礎上,還特別融入了搖滾、芭蕾、音樂劇、電影、爵士樂等多種元素,通過給古典音樂“加料”,進一步拉近古典樂與大眾的距離。演出前,譚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提及經典古典樂與大眾的關係時表示:“我覺得大眾跟經典沒有界限,人民大眾創造了經典藝術,所以我們應該把經典藝術還給人民,分享給人民。”同時他也主張中國古典音樂應該有自己的“中國學派”。
現場
邊聽演奏邊看經典電影片段
譚盾曾為《臥虎藏龍》、《英雄》、《夜宴》等多部電影作品配樂,並憑藉《臥虎藏龍》電影原聲音樂先後獲得奧斯卡、格萊美等國際大獎。此次演出中,譚盾分別用大提琴、小提琴、鋼琴塑造了電影中三位不同性格的女主人公——心懷江湖夢的玉嬌龍、身負國仇家恨的飛雪、心繫愛情的青女。而《復活》篇則可以説是譚盾武俠三部曲的續篇,在前面提到的三部電影中,三個女主角,分別因為夢想、希望與愛的破滅而死去,而《復活》則是為了將在電影中破滅的夢想、希望與愛,再次召喚回我們的身邊。據悉古典音樂會演出現場還啟用大螢幕播放張藝謀《英雄》、李安《臥虎藏龍》、馮小剛《夜宴》的電影片段,打通音樂情境,最大程度的讓普通觀眾浸入在音樂視聽體驗之中。
而“美傑三重奏”則由三位華人音樂家——小提琴家呂思清、大提琴家秦立巍、鋼琴家孫穎迪組成。他們分別作為“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大提琴)”、“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的大獎得主,早已蜚聲國際樂壇,此次與北京交響樂團和譚盾合作,使得這場演出在古典樂界備受關注。
話題
大眾創造了經典藝術家只是歸還和分享
在許多人眼裏,看古典音樂演出相對有專業門檻,從傳統經典曲目的選擇到藝術家技藝風格,甚至觀看禮儀、99%都很長很難記的藝術家名字……若沒有一定背景知識,很難“一聽就入迷”,這讓許多觀眾對此類“經典音樂”有了“高冷”的既定印象。但譚盾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大眾跟經典沒有界限。就像我們用不著強調大眾跟李白杜甫有隔閡,大眾跟老子莊子有隔閡,自然大眾跟莎士比亞、跟莫扎特也沒有隔閡,其實那都是我們自己想像的。”
譚盾認為經典的藝術都有共通的特點,一是能讓人愉悅和快樂,在此之上還能發人深省,讓觀者有內心深處的自我探索,打開想像空間,作為創作這些藝術作品的藝術家,則更重在自我修行之上的分享,“比如做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系列,其實它就是把東方跟西方、古代跟未來結合起來,深入淺出,讓音樂的聽眾可以在這個音樂的系列裏邊更加廣闊的去分享。”同時譚盾始終覺得“我們今天所有的經典都是人民大眾創造的,我們應該把大眾創造的東西還給他們,和他們分享,這是我們的責任。”
古典樂不立中國學派就不配做中國的音樂家
借由此次演出,譚盾也談及自己對中、西方古典音樂異同的理解,他認為中國的古典音樂更沒有疆界,以阿炳的《聽松》《二泉映月》為例,中國古典音樂裏含有自然的聲音,美學的聲音,甚至有靈魂的聲音,內心的聲音,而西方則更注重物理振動的緊張度、協和度,産生了非常哲理的表達音樂情感的一種規範。“所以我覺得中國音樂要影響世界,一定要把中國最傳統的東西演化成一種讓人接受的、大眾非常容易感悟的生命形態。它有時候是水的旋律,有時候是風的節奏,有時候是風與小提琴,水與大提琴的結合,有時候是交響樂跟古琴,是韻是律,甚至如這次是與電影影像的結合。所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再結合交響樂的時候,你就發現這個交響樂就已經不再是過去200年的音樂,而是成就了未來200年的音樂。”
而在談及中國古典音樂時,譚盾還有一個迫切的心願,“未來中國古典音樂的學派,如果在我們這個時代不立起來,那麼下一個時代的人會嘲笑我們。做了幾百年,開了那麼多的音樂學院,如果我們還不能有中國古典音樂的學派,可以讓全世界的大學生、音樂樂團來研究學習,演奏和傳播,那我們怎麼能配做一個中國的音樂家?”
古典樂這麼玩?
除昨晚首演的“電影音樂·交響武俠”演出外,此次“漫步經典”為將古典樂更帶入大眾,還展演了多個古典樂與其他藝術類型結合的演出,甚至在北京坊組織了4場戶外音樂會欣賞活動,首次採用“實時流”播放技術,用大屏同步輸出的方式連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中正在上演的精彩演出。
古典+搖滾
“時空穿梭-從穆索爾斯基到披頭士”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音樂會除演奏經典古典曲目外,另一個主題是“致敬披頭士”。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將許多披頭士的歌曲改編成交響詩,並在全世界進行巡演。2018年是披頭士樂隊最廣為傳唱的歌曲《Hey Jude》問世50週年,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在此次巡演中又再次奏響了這首名曲。
古典+芭蕾
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音樂會甄選《魚美人》《斯巴達克斯》《牧場競技》《達芙妮與克洛埃》等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中外芭蕾舞組曲,將足尖舞影中的夢幻片段以交響樂的形式浪漫演繹。
古典+音樂劇
20世紀的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將古典音樂、爵士樂及音樂劇的風格相融合,2018年是伯恩斯坦誕辰100週年,為致敬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譚利華與北京交響樂團演繹其音樂劇巔峰之作《西區故事》與《坎迪德》的選段,帶觀眾領略百老彙的迷人旋律。
古典+爵士
20世紀的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將美國本土爵士樂與古典音樂風格相結合,創作出含有濃郁美國特色又獨具一格的作品,讓爵士樂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改寫了爵士樂的發展軌跡。7月29日的閉幕音樂會,邀請到指揮大師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與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攜手鋼琴家蒂博戴,演繹格什溫《F大調鋼琴協奏曲》,一展爵士交響的無窮魅力。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