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音樂家魯本·貝尼托(中)在《中世紀的旅人》音樂會上介紹敦煌古樂譜。新華社記者郭求達攝
新華社馬德里3月18日電(記者郭求達)17日晚,西班牙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演出大廳燈光漸暗,舞臺背景浮現出一張古老的手繪世界地圖。5名西班牙音樂家彈奏起二胡、琵琶、豎琴、手鼓等東西方樂器,觀眾們似乎被帶回數百年前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
這場名為《中世紀的旅人》的音樂會是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朝聖之路·聖跡——從敦煌到伊比利亞半島》主題展覽的子項目,用不同風格的樂曲講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鄭和等古代大旅行家、航海家的故事。
“中國敦煌壁畫和歐洲教堂彩繪中有很多古代樂器。我們選用兩種文明的古典樂器演奏,想通過音樂讓不同的文明對話。”參演音樂家魯本·貝尼托説。
“我太喜歡這些音樂了,”觀眾瑪爾塔·梅索內羅女士感嘆道,“就像走進了歷史紀錄片,絲綢之路似乎在我眼前重現了!”
重現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文明是這場音樂會和它所屬的主題展覽的主要目的。策展人、馬德里自治大學東方藝術史教授伊莎貝爾·賽爾維拉對記者説:“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一條交流與共用之路。從古至今世界充滿了衝突、戰爭,但是絲綢之路始終代表了和平與尊重。和平,就是我們今天應該從絲綢之路的歷史中學到的。”
賽爾維拉説,絲綢之路是人類文明交流的寶貴遺産,路兩端的文明和人民也應該互相學習。
《中世紀的旅人》音樂會和《朝聖之路·聖跡——從敦煌到伊比利亞半島》主題展覽由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中國國家漢辦、馬德里孔子學院、敦煌研究院共同主辦,以絲綢之路和西班牙聖地亞哥之路為主線,通過攝影、美術、音樂、視頻等形式,展現中西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共同價值觀和精神追求。
展覽將持續至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