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曾靜萍:傳承傳統藝術需要傳統文化滋養

發佈時間:2018-03-09 09:58:09 丨 來源:中國文明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曾靜萍接受中國文明網記者專訪。中國文明網鄧植尹攝 

曾靜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梨園戲國家級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曾兩度榮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梅花獎”。今年是曾靜萍第十六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每年參會,無論是大會發言、小組討論,還是接受記者採訪,她都要談到中國戲曲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她的心中有一個憧憬: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談到戲曲,人們首先想到的永遠都是中國。

藝術傳承需要文化滋養

藝術的傳承,不能靠“硬塞”,需要依靠文化的滋養。如果一個人對傳統文化不了解、不喜歡,很難指望他對傳統藝術感興趣。傳統文化不會一下子就進入人們的血液,這方面的傳承需要家庭、社會、國家共同努力。就像文化自信,它是沉澱在我們靈魂深處的,已融入到人的氣質裏。

現在有些人對戲曲不感興趣,認為陳舊的服飾、老套的唱法,多少年如一日,並沒有新鮮感。但殊不知:戲中的服飾花紋、一針一線經過了多少代人的經驗嘗試,才在光感下呈現出立體、活靈活現的花紋而不反光;舞臺上演員唱念做打要經過多少個日夜的練習,才能在臺上展現通透的亮嗓、靈巧的轉身。這些都是文化層面的東西,需要文化滋養才能了解。

曾靜萍向中國文明網記者展示手機中劇目排練照片。中國文明網鄧植尹攝

做人比演戲更重要

現在有很多孩子懷揣著明星夢參加藝考,這是好事,每個人都應該有夢。但是實現夢想沒有捷徑可走,從藝要從心底裏去認識“演員”這兩個字。演員不是賺大錢的職業,演員是一個行當,行裏有行規,靠真本事吃飯。像我們團裏很多孩子,我多希望他們每天能堅持練功,不管寒冬還是酷暑,這是他們必須經歷的。演員就是要守得住清貧、吃得了苦頭。

做演員這行,做人比演戲要重要。尤其是像梨園戲,演員如果浮躁,怎麼能演繹傳承千年曆史、承載厚重文化的劇目呢?演戲即是做人,做人即是演戲。同樣的,傳統戲曲的傳承,不是簡單地教會幾個人,而是要講究原汁原味地教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們注重藝術精髓,提升作品質地,這才是傳承到位。

文化傳承也需要監督

這些年,國家出臺了很多保護扶持傳統文化發展的政策,我們也很受益。我們劇團,政府每年都會給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免費使用劇院、對每場演出進行補貼等等。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讓群眾能夠花有限的錢看上一台製作精良的劇目;另一方面也對促進傳統文化的繁榮大有益處。我常跟團裏的演員説,越是公益性的演出越要努力演,不然我們就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

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今年已是第十六個年頭,每年都會對傳統文化傳承,尤其是“非遺”傳承提出建議。其中有些建議,比如對“非遺”進行搶救性保護,對困難的“非遺”傳承人進行幫扶,“非遺”進校園、進教材等都得以採納和落實。現在全國各級各部門也都有相應的資金在扶持“非遺”文化發展,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非遺”藝術質感、藝術效果水準下降,“非遺”傳人對於傳承重要性認識不夠等問題,這就需要對整個傳承過程進行監督。我相信,通過國家法規不斷完備,社會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傳統藝術一定會煥發新的活力。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