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探索多渠道盈利模式 數字音樂步入後版權時代

發佈時間:2018-02-22 10:04:12 丨 來源:科技日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日前,國家版權局官網宣佈,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路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路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

在聽音樂這件事上,用戶再也不用為下載網易雲音樂還是QQ音樂糾結了。這也意味著,國內各家線上音樂平臺築起的版權壁壘悄然消失,行業開始步入後版權時代。

給“版權割據戰”降火

“這預示著音樂版權交易行為將向健康化、有序化、合理化方向發展。”12日,艾瑞諮詢分析師熊輝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近年來我國音樂版權環境逐步優化。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佈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所有音樂平台下架未獲授權作品,加速了我國線上音樂正版化進程。

隨之而來的是,版權成為各家競爭的焦點。從2015年至今,阿裏蝦米、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多家線上音樂平臺不惜重金從新力音樂娛樂公司、華納音樂集團、環球唱片集團等音樂製作公司購入版權。

2017年,由於網易雲音樂未經許可向公眾播放騰訊音樂獨家版權歌曲,騰訊方面曾兩次起訴網易雲音樂。

難以撼動的存量市場

從“水火難容”到“握手言和”,儘管政策層面推動版權之爭對於平臺方影響不小,但從市場層面來看,熊輝認為,“其影響有限。”

“這次的相互授權行為難以實現用戶量的大幅增加或減少。”熊輝説,目前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總量日趨穩定,手機音樂用戶數量增速放緩,人口紅利已經不在。此外,很多用戶同時是多個平臺的使用者,用戶習慣已經形成。

從易觀2017年11月發佈的《中國數字音樂用戶行為洞察白皮書2017》來看,我國移動音樂用戶規模在5億左右,日活躍用戶1億。從去年1月至9月,日活躍用戶增加0.21億,增長平緩。

“這是由現階段的産業環境和發展背景決定的。”熊輝認為,存量用戶的運營和增量用戶的開發,將是線上音樂平臺要面臨的主要問題。這就需要,一方面繼續維護現有資源和用戶,另一方面將觸角延伸到數字音樂線下行業,拓展新渠道。

探索多渠道盈利模式

“線上音樂如何盈利仍是國內外平臺將要面對的難題。”熊輝説,目前絕大多數平臺仍處在不盈利狀態。以國外最大的流媒體平臺Spotify為例,用戶付費習慣已經形成,用戶基數也足夠大,但仍難以實現盈利。

“用戶付費分成或成為一個主要盈利模式。”熊輝介紹,近幾年中國數字音樂付費習慣正逐漸形成,數字音樂消費者願為高品質音樂付費,並且熱衷音樂社交。

艾瑞諮詢2018年發佈的《中國數字音樂消費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數字音樂用戶付費收入為1.2億元,去年數字音樂用戶付費收入增至31.9億元。

熊輝介紹,借內容付費東風,中國數字音樂商業化能力逐步提升。目前付費産品主要包括音樂流量包、數字專輯或單曲、線上線下演唱會、直播打賞與虛擬禮物等,其中數字專輯成為主要增長點。  記者翟冬冬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