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泰伊思》劇照國家大劇院供圖
國家大劇院全新製作推出的歌劇《泰伊思》日前迎來首輪演出,這也是這部歌劇首次在中國上演。“歌劇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也是繼《納布科》《西蒙·波卡涅拉》《麥克白》之後四度加盟國家大劇院,並出演該劇中的男主角阿塔納埃爾。
雖然“泰伊思”這個名字在如今時常上演的歌劇中並不多見,此前也未曾在中國排演,但在更早之前的西方舞臺上,它是最受歡迎的歌劇劇目之一。從上世紀中期開始,《泰伊思》逐漸淡出了觀眾的視野,直到近幾年來多明戈與弗萊明等歌唱家多次搬演《泰伊思》,才將這部經典作品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講述浪漫又悲劇的愛情故事
儒勒·馬斯奈是法國橫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浪漫主義作曲家,他創作的《曼儂》被認為是與《卡門》《浮士德》齊名的法國觀眾最喜愛的歌劇,歌劇《泰伊思》在國際歌劇舞臺也影響廣泛,是一部在國際著名歌劇院經常上演的歌劇。國家大劇院在相繼推出比才《卡門》、奧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聖-桑《參孫與達麗拉》三部法國歌劇名作之後,于2018年開年之際,將馬斯奈的傳世經典《泰伊思》首次呈現于中國舞臺。
據介紹,歌劇《泰伊思》由劇作家路易·加萊根據法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納托爾·法朗士的同名小説改編而成,並由法國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儒勒·馬斯奈譜曲。歌劇《泰伊思》以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為背景,敘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聖僧拯救女交際花泰伊思的故事。作品表現人在慾望和誘惑面前的內心糾結,演繹人性的毀滅與重建。這部歌劇上演120多年來,經過幾代歌劇人的演繹,曾有過眾多種風格的製作,也受到很多歌唱家的喜愛。
除了多明戈,幾乎每個參與到歌劇《泰伊思》製作和演出中的成員都是實力派。與多明戈搭檔飾演女主角“泰伊思”的是當紅女高音歌唱家埃爾莫奈拉·亞赫,達維尼婭·羅德里格斯、馬克·巴拉德、李毅、張文巍、賈坤等其他幾位主演也都是依照角色特質從眾多活躍在舞臺上的國內外歌唱家中一一遴選的;為本次演出執棒的則是曾多次與多明戈合作《泰伊思》的法語指揮翹楚帕特裏克·富尼耶;世界著名導演烏戈·德·安納一人身兼本劇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三職。
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為歌劇增添魅力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的演繹為整部歌劇增色不少。執棒該劇的指揮家帕特裏克·富尼耶是馬斯奈歌劇的專家,曾多次與多明戈合作這部歌劇的演出。在帕特裏克·富尼耶的率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純凈而斑斕的色彩描摹隱修士世界的肅靜安寧和亞歷山大城的繁華奢靡。
尤其是劇中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的間奏曲《沉思曲》,這段音樂是小提琴獨奏曲中經久不衰的名篇,更是馬斯奈最為人所熟識的作品。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李喆此番再度演繹的《沉思曲》,以豐沛的情感表現出泰伊思擺脫慾望枷鎖時內心的苦痛掙扎,並展現出其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另外,歌劇中大量的合唱段落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演繹中煥發動人光彩。
與此同時,“歌劇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以其富有質感與穿透力的嗓音和他對於角色複雜糾結內心世界的深刻解讀,將阿塔納埃爾起初對於信仰的堅定,拯救泰伊思靈魂時的無畏表現得淋漓而深刻。埃爾莫奈拉·亞赫也以美妙的音色將泰伊思的驕縱與聖潔表現得層次豐滿。
舞美設計充滿象徵主義
在舞臺視覺呈現上,烏戈·德·安納充分發掘作品的象徵內涵與哲學意味。他介紹,“第一幕的沙漠場景採用不對稱、傾斜的舞臺構圖。其中,木質平臺象徵耶穌的十字架碎成一千片拼起來的樣子,懸挂半空的荊棘王冠象徵殉道和懲戒。”當歌劇的場景轉換到亞歷山大城,烏戈·德·安納則用一根根銀色的柱子,一方面象徵泰伊思表演的舞臺碎裂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徵泰伊思“奢靡”的人物性格。同時,舞臺地面的“水”象徵鏡子,表達對人性的反思,尤其是對劇中兩個主人公的反思。
懸挂半空的荊棘王冠、木質平臺、19世紀鏡框式舞臺的局部、鏡子、巨大的維納斯頭像……充滿象徵主義的舞臺與馬斯奈美妙動人的音樂相互融合,以象徵主義暗示給觀眾,為觀眾呈現一場國家大劇院製作的世界經典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