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軍擔任製作人、總導演的《信中國》將於2018年開年在CCTV1、CCTV3週末晚間黃金檔播出。同為讀信節目,《信中國》面臨著和《見字如面》的比較;同為從主持人轉型製作人首碰文化類節目,朱軍又面臨著和董卿的比較……不過,朱軍面對著這兩大比較並不覺得尷尬,他反而認為在文化類節目方興未艾的大環境下,這類節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個行列中,製作出有品位的節目。面對“跨界”的話題,朱軍大談首當製作人的各種辛苦和不易,同時笑言其實自己是個被主持事業耽誤了的畫家。據透露,節目名字“信中國”這三個字就是朱軍所寫。
甄選50組共産黨員書信
提到朱軍,觀眾最熟悉的標簽莫過於“春晚”和《藝術人生》,如今轉型幕後也是“主持優則製作”的必然選擇,“《藝術人生》到今天已經十七年了,作為一個老的品牌節目,它已經充分表達了藝術人生所要完成的任務。所以,一直想找一個突破口,到了這個年齡,也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一些提升、有些思考。”於是,朱軍就想到了《信中國》。
經過8個月的策劃、4個月的錄製,《信中國》即將於本月播出。節目以“信”為載體,每季選擇一個書信主題,由著名演員以及觀眾熟知和喜愛的各界文藝工作者等念讀。在節目的整體框架中,“讀信”只是內容構成的一小部分,講述人朱軍會在信使讀信時,穿插講述這封信的背景,發掘收信人和寫信人之間的故事。“從選擇什麼樣的書信,到如何呈現每一封信的時空,什麼人來讀,再到我作為講述人如何講好每一個故事,可以説,這一年裏的每一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從確定、推翻、再確定、再推翻的過程中過來的。”朱軍動情回憶道。
據朱軍介紹,節目最終甄選的50多組信件,是從建黨以來收錄的2000多封共産黨員書信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有偉人、名人的信,也有不為人知的普通共産黨員的信,時間跨度從建黨初期、戰爭年代到建國初期、改革開放,直至最近五年。“收集信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挺具有挑戰的過程。我回憶了一下,光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開給跟信件相關博物館、資料館的介紹信就有幾十封。我們從這些地方收集到了這些信件,然後進行了簡單分類,再從這個當中尋找能夠打動內心的信件。”
集結60位演員動情分享
談到選擇標準時,朱軍以朱德的兩封信舉例,“第一封信是朱德寫給好友的,希望這位友人能給他的母親寄去兩百中幣,但沒説還錢,所以權當友人贊助了。很難想像抗戰時期的八路軍總司令怎麼連兩百塊錢都沒有,但我們根據這封信找到了另一封,是朱德寫給自己前妻的。大意是,不要去看他,因為非常時期,官兵一致,自己沒有多拿過一分錢,所以也沒錢接待你們。就是這樣的兩封家書,我覺得一下子讓我們對朱德總司令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們還請了他的孫子跟大家分享他心裏的爺爺。”
節目讀信人的陣容堪稱強大,集結了李幼斌、唐國強、吳京、徐崢、黃渤、陳建斌、蔣勤勤、劉濤、陶虹等60多位藝術家和演員。“所有的年輕演員,包括最小的,像TFBOYS的易烊千璽,他們眼神裏的那份篤定、認真讓我特別欣慰。比如説楊爍,剛接到朱德的信時,覺得我們在跟他開玩笑,説這封信太重了,反覆在説。跟拍時,我們發現他在認真看信的時候情不自禁潸然淚下。還有楊洋,黃繼光的信中説:不立功不下戰場。他現場讀的時候,情不自禁把這句話反覆讀了兩遍,後來全場大學生跟著一起念:不立功不下戰場,那個場面特別感人!”
作為一個從業三十年的資深電視人,朱軍説目前是文化節目最好的時候,這也促成了他跨界首擔製片人和總導演來做這樣一檔節目,而談到跨界的話題,朱軍笑言:“其實我一直在跨界,我開玩笑説我是一個被主持事業耽誤了的畫家。繪畫是我從小的愛好,而且這些年也沒有放下,一直在畫。就在(2017年)12月26日,我的畫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我希望一靜一動這兩件事兒,能夠讓我的內心更加從容,讓我的內心更豐富起來,同時在繪畫和主持這兩個行業當中,我都能夠非常專注地盡心盡力,以一種專業精神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