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經典

威爾第留給世人的最後啟示

發佈時間:2017-12-12 16:15:52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國家大劇院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聯合製作,並於近期在北京演出的《法斯塔夫》,給了國內音樂愛好者一次一睹該劇目真容的機會。

1893年的朱塞佩·威爾第,早已憑藉一系列輝煌的作品確立了歌劇史上名垂青史的地位,熱愛他的義大利人民喊出“威爾第萬歲”的口號,將他奉若神明。此時,他的後輩馬斯卡尼、普契尼已經寫出了《鄉村騎士》、《曼儂·萊斯科》這樣獲得廣泛認可的作品,義大利歌劇在威爾第的帶領下走上巔峰、後繼有人,大師的歷史使命似乎已經完成。但威爾第的創作生涯並沒有結束,就在這一年,八十高齡的威爾第在米蘭首演了一部戲劇體裁和音樂風格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作品,喜歌劇《法斯塔夫》。

想要全面了解威爾第的藝術成就,《法斯塔夫》必須被高度重視。在這部喜歌劇中,威爾第通過一生創作實踐所確立的義大利歌劇基本格式,即圍繞咏嘆調構建音樂和戲劇的方法,被徹底顛覆,《法斯塔夫》全劇不再有大段的咏嘆調,戲劇的發展成為這部歌劇的中心,音樂則一直與戲劇相伴前行。過往歌劇中,暫停情節發展,轉而以咏嘆調調動觀眾情緒的做法,在《法斯塔夫》中消失不見,即便有芬頓和南妮塔對唱等優美片段,但其篇幅也十分有限,為表現音樂而暫停情節發展的手法消失不見。雖然整劇聽下來,沒有讓人過耳不忘的咏嘆調,但全劇的每一小節音樂卻都足夠精緻、洗練。威爾第這位曾經用40天時間寫完《弄臣》全部音樂的作曲大師,在《法斯塔夫》身上花費了接近五年的時間,亦可見這部作品設計之精心。

《法斯塔夫》角色眾多,劇情豐富,一條明線(法斯塔夫勾引貴婦未果反被捉弄)和一條暗線(芬頓與南妮塔的戀情)貫穿始終,並且核心人物法斯塔夫的形象在結局處有所反轉,以上特點使得這部作品的戲劇設計必須非常精心。大衛·麥克維卡擔任導演的這個版本,屬於典型的傳統製作,全劇基於真實主義風格進行敘事,人物沒有被臉譜化或卡通化,而是通過種種細節體現其形象,艾麗絲的機智圓熟,南妮塔的少女純情,福德的魯莽耿直,都通過細緻的設計與表演得以展現。而難度最大的人物法斯塔夫,也是這一版製作中最為人稱道的角色。在實施種種惡行的同時,這一版的法斯塔夫自始至終帶有一種“蠢萌”的氣質,這使得他的每次行動與被捉弄都能産生一種令人不齒卻又讓人同情的效果,而這樣的“蠢萌”氣質發展到第三幕,人物已經得到了觀眾的很多理解,法斯塔夫形象的反轉也就並不突兀,“世間一切皆玩笑”亦成為一種順其自然的頓悟。

本輪演出原定由指揮家祖賓·梅塔執棒,但因大師健康原因臨時改為雷納托·帕倫波指揮。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變化絲毫不影響這一製作的音樂品質。雷納托·帕倫波長期活躍于歐洲各大歌劇院,且與國家大劇院有兩次歌劇合作的經驗,他對於作品的熟悉以及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之間的默契,使得《法斯塔夫》精緻的音樂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呈現。從首演的情況來看,樂團對於該劇音樂展示的戲劇性還有提升空間,但對於一部首演作品來説,這樣的呈現品質已屬不易,相信隨著演出的深入,樂隊表現還會更加出色。此輪演出的歌手陣容平均,實力亦足夠擔當角色要求,飾演法斯塔夫的男中音羅伯特·德·坎迪亞不僅演唱穩定,且以其出色的表演帶動了整個舞臺;飾演芬頓的中國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再次通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唱證明了他在國際歌劇舞臺上的價值,他在第三幕的情歌“愛情的歌聲隨風飄蕩”是全劇音樂最為奪目的亮點。

在輝煌的一生裏,威爾第通過一首首咏嘆調將義大利歌劇帶上巔峰,而在年滿80歲時,他又用《法斯塔夫》這樣一部沒有咏嘆調的作品為歌劇藝術提供了新的方向。該劇首演八年之後,威爾第與世長辭,偉大的賦格十重唱《世間一切皆玩笑》成為大師留給世間的最後啟示。而國家大劇院在成立十週年之際,以這樣一部高品質的聯合製作呈現給追隨了十年的觀眾,也顯示了獨特的匠心和足夠的誠意。期待年滿十歲的國家大劇院,今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