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故事

戴留斯:音樂的陶淵明

發佈時間:2017-11-23 10:00:28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網路上流傳過一句話概括作曲家的段子,很有趣。“帕格尼尼:我拿小提琴玩死你;門德爾松:命好,所以音樂也甜;戴留斯:我是音樂的陶淵明……”看看戴留斯的音樂標題:《夏日黃昏》《河上夏夜》《日出之歌》《夏日的庭院》《月落之歌》等等,的確還魂了中國古詩詞中田園情結。

英國作曲家戴留斯1862年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小時雖有音樂稟賦,但雙親強烈反對他學音樂。成人後不得不遵父命,從事商業活動,還曾赴美國種植柑橘。後來,父親回心轉意,他才得以赴德國進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

學習期間,戴留斯結識了作曲家格裏格,去了挪威,領略到斯堪的納維亞風情。如孔子言:“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有點遊學的意思。1888年他又去了巴黎,與法國作曲家弗雷、拉威爾、畫家高更及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等均有交誼。這些人多少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

與大多數音樂家不同,戴留斯執著地崇尚自然,不僅喜歡表現各種自然境況下人的內心情感和生存態度,曲調的基礎也是自然音。他將自己敏感的觸須伸向曠野、星際、花蕊、雲翳與潮汐……1903年他為惠特曼詩歌譜寫的、長達半個小時的單樂章合唱與管弦樂作品《海上漂流》,涉及大自然的生態——人類與鳥類的生存和死亡,他們與包羅萬象的海洋的抗爭。他最通俗的管弦樂作品《孟春初聞杜鵑啼》,弦樂反覆吟咏,有春日酒醉似的芬芳,大地沐浴在棉花糖一樣的暖陽裏,有種叫人沉醉的無力感,太美了。長笛撩撥如杜鵑啼鳴,明暗推移的和聲,深入淺出的配器,讓人有“杜鵑聲裏斜陽暮”的惆悵。

不是讓你在音樂裏抱緊自己,戴留斯的音樂驅使你望向外面,望向一個更開闊的地方,望向遠景。他不給你明確的方向,只引導你探索。

中年定居伊澤爾河畔的戴留斯,很少再與他人交往。只喜歡到郊野散步,暮色裏才返家。即便有友人來家一起進餐,也會因為他的沉默而陷入冷場。柯爾律治説:“每個人都註定要以自己的方式代表人類。”對戴留斯來説,這個“自己的方式”,大概就是用音樂發聲。

弦樂小品《翻山遠去》是人與大自然不露痕跡的點化和引渡。耳邊隱隱有風的嘶吼,有松濤的輕和,還有人對山背後撲朔迷離風景的嚮往。聆聽音樂,會涌起攀上某座峰巒的慾望。管樂齊奏聲勢浩蕩,渲染出跋涉的艱辛與快樂。音色變化繁複,卻是朦朧、流動的。隨著旋律的峰迴路轉,呈現別有洞天的詩境。

晚年癱瘓了的戴留斯沒逃過雙目失明的雙重厄運。生命的最後時日,他依舊在楓丹白露前的盧萬河畔口授他的音樂創作。1930年,戴留斯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交響詩《夏日之歌》,當音樂從唱盤裏吐出,仿佛“我們坐在開滿石楠花的懸崖旁眺望遠方的大海”。大自然在他的音樂中,始終沒缺席。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