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肅蘭州,蘭州大學與北京坦博藝苑簽訂合作共建貝葉經研究院意向書。合作意向書中,由北京坦博藝苑向蘭州大學捐贈部分貝葉經實物,並將收藏的約一百五十萬片貝葉經資料提供給蘭州大學教學科研使用,雙方共建貝葉經研究院,有針對性地開展貝葉經文物的整理、分類和研究工作。此外,雙方還將在人才交流與培養、學術交流等多方面開展合作。蘭州大學黨委書記袁佔亭、校長王乘、副校長安黎哲,北京坦博藝苑白十源先生、顧問馮清一行四人出席簽約儀式。
袁佔亭指出,貝葉經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産,貝葉經的識讀和研究將在國際上産生一定影響。蘭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我們的歷史文獻學研究走在全國前列,在貝葉經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學校將儘快成立研究機構,聯合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實事求是、自信開放地研究貝葉經,讓文物“活”起來,切實推動世界文化遺産研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王乘表示,貝葉經研究價值不僅僅在於宗教,也是世界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中的一部分,與坦博藝苑合作開展貝葉經研究,使學校在文化傳承創新方面有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蘭州大學有能力也有條件讀清楚、研究好,深入挖掘貝葉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北京坦博藝苑白十源先生表示,蘭州大學在古絲綢之路文化研究上有深厚的基礎,是識讀早期人類文明的良好平臺。此次合作意向的簽訂,必將對貝葉經研究産生深遠影響。儀式上,蘭州大學校領導安黎哲和白十源代表雙方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蘭州大學黨辦、校辦、歷史文化學院、圖書館、社科處等部門負責人參加了簽約儀式。
連結:
貝葉經,以乾燥的櫚屬植物(Borassus/Palmyra)的葉片為書寫材料,因較多使用貝葉棕(Coryha umbraculifera/talipot palm)的葉片,故得其名。書寫貝葉經的傳統最早源於古代印度(包括了今孟加拉、巴基斯坦、部分中亞以及尼泊爾南部地區),後逐漸向外延伸,傳播至東南亞、中亞、東亞、喜馬拉雅南北廣大藏區,是古代亞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書籍。貝葉經主要以梵文、巴利文等書寫,其書寫內容不僅包括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等宗教經典,還涉及古代醫學、建築、文學(包括長篇詩史等)、繪畫、語言學等眾多領域。目前貝葉經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為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藏區和藏裔文化區以及部分中亞地區。貝葉經被認為是古代世界內容最為豐富、流傳最廣和書寫內容與形式最為完美的經典書籍。是最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産之一。1997年,以貝葉經形式呈現的“泰米爾醫學手稿”(Tamil Medical Manuscript Collection)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記憶名錄(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我國有淵源流長的蒐集、保存和研究以梵文佛教經典為主的貝葉經的傳統。目前我國發現的古代流傳下來的貝葉經多被定級為國家一級或特級文物。歐洲、北美、南亞和東亞(包括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頂級大學多設有專門的機構研究以貝葉經為載體的輝煌古代亞洲文明。(陳佳佳陳復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