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音樂家李劫夫奔赴延安

發佈時間:2017-10-20 11:18:10 丨 來源:海外網 丨 責任編輯:李平


李劫夫(1913~1976),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13年11月17日生於吉林農安,1976年12月17日卒于瀋陽。抗日戰爭期間曾在延安晉察冀邊區參加音樂活動,作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軍中任文工團團長,作有歌曲《堅決打他不留情》等。1948年任東北魯迅藝術學院音樂部副部長。1953年任東北音樂專科學校校長,後任瀋陽音樂學院院長。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和音協遼寧分會主席。

劫夫是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卓有成就、非常著名的無産階級音樂家。

1913年農曆十月二十,劫夫在吉林省農安縣城東街的李姓人家出生,時名李雲龍。劫夫是李家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孩子。在他前面,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李家的孩子個個喜愛藝術,尤其長于丹青。受他們的影響,劫夫很小的時候,就對藝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兩歲時,他撒尿和泥,捏成小貓、小狗、小人,擺滿了窗臺。有時候,哥哥擺弄樂器,他就站在旁邊看,等哥哥走了,他就急不可耐地湊過去,小心地在上面弄出些響動。

稍大一點,家門口來了拉胡琴賣唱的或是打蓮花落討飯的,他總是跑出去看,並且跟著走出去好遠好遠。

他的“本事”漸漸大起來。劫夫後來回憶:在家鄉,每到逢年過節,有一種唱唱本的習慣,鄉里的老大娘們整天要我去給她們唱唱本。唱唱本雖然有一個固定的曲調,但怎樣處理長短句,得自己去臨時編造,由於聽眾都是文盲,我就得儘量把語言交代清楚,特別是那些比較難懂的和關鍵性的語言,還得儘量把曲調唱得好聽一些,以滿足她們起碼的審美要求。

劫夫小學畢業時,母親去世了。此時,因父親不善理財,虧空了家底,劫夫失學了,成了一個沒有人管的街頭流浪兒。後來在二哥的資助下,劫夫升入農安縣中學,讀了一個學期,又轉入師範學校。

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那個年代覓不到一張安靜的書桌。此後不久爆發的九一八事變,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劫夫的命運。

由於宣傳抗日,鼓動學潮,劫夫上了反動當局的黑名單。為逃避抓捕,在一個晚上,他悄悄離開家鄉,逃到了青島。

劫夫在青島生活了三個半年頭。這幾年,他先後用十余個名字,在《青島日報》副刊上發表漫畫、木刻和文章,以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時代的關注。

在青島,他結識了王亞平、艾蕪、陳荒煤、周南士、袁素瑜等文化人士,參與進步文化活動。1936年10月9日,魯迅逝世。消息傳到青島,劫夫震動之餘,同其他進步人士一道,組織紀念魯迅的大型追悼會。

劫夫等人的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注意。他們先後有四人遭到逮捕,劫夫等七人被勒令三日內離開青島,否則即逮捕入獄。為了避免被逮捕,劫夫背著自己的小提琴,逃離青島,奔赴延安。(黃禹康)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