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央電視臺《中國民歌大會》在北京召開媒體見面會,綜藝頻道總監兼大型節目中心主任郎昆、大型節目中心副主任陳臨春、大型節目中心綜合部主任俞勤、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中國民歌大會》總導演鄒為、《中國民歌大會》總撰稿郝婧等參加了見面會。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遠唱出生活情態、民間智慧、歷史文化、優美景色和人際情感的生生不息。民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當自己家鄉的民歌一響起,其中熟悉的、真摯的鄉情鄉韻就會喚起濃濃的思鄉愁。
傾力打造“高人一籌”的第二季溯源尋根勾勒民族家園
《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提供了一個全方位展示中國民歌藝術魅力的平臺,提供了一個把這些最古老、最優秀的原生態文化傳承下去的契機。節目組在“第一季”的成功經驗和創作模式上繼續推陳出新,經歷10個月籌備、19天錄製,《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全面升級,讓“高人一籌”的藝術追求得到了落實。
見面會上,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總監郎昆詳細地解釋了《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如何“高人一籌”:
第一個“高”是站位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第二季節目延續了“第一季”的成功經驗和創作模式,更全面、更深入、更趣味地展示民歌魅力、傳播民歌文化、普及民歌知識。
第二個“高”是品質高。我們秉承讓每一首歌曲都成為一個作品,讓每一個作品都製造一道景觀的理念,在藝術性上下足了功夫,讓觀眾在歌聲和知識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感懷時代的發展,感悟真實的情感。尤其是現場的“百人團”,他們的加入讓知識性不再枯燥,讓競技性別開生面,讓文化性得到發展與傳承。
第三個“高”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習總書記指出:“藝術需要放飛想像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民歌是藝術的寶庫,生活的光影,民歌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真”。32位選手均來自基層,他們將心靈最樸素的情感凝結成動人的旋律,講述著對生活的理解和信仰。同時,導演組走遍全國各地,採集了大量的民歌音視頻、民歌故事,努力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帶著一份真誠和衝動,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個波瀾壯闊的民歌海洋,一部五彩斑斕的誠意之作。
“知識普及+教育傳承”引發新思考律動中國喚起文化自信
2017年,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5週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三週年。在此之際,推出《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意義重大。
目前,第二季《中國民歌大會》共涉及到159首歌曲,涵蓋了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台灣地區,包含了40多個民族的傳統民歌及經典歌曲。從創作時間上看,有85首傳統民歌,66首經典民歌。159首民歌中,涵蓋了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大發展理念、四個全面、愛國主義、幸福小康、鄉愁、親情、友情、愛情、生活、勞動、習俗等各個體裁。
節目在民歌知識的問答方面,從難度上,力求達到“溫故而知新”;在佈局上,力求達到“由淺入深”;在方式上,在詩詞、漢字等大會系列的基礎上,增加視聽題,突出民歌的特質,力求做到中國民歌的普及化和大眾化。
民歌是我們爺爺奶奶唱過的歌,是生活之歌、勞動之歌、人民之歌,是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根與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基礎。
《中國民歌大會》的總導演鄒為説:“我們為自己擬定的創作目標是——製造中國民歌景觀,因為只有一檔有高度、有溫度、有厚度的景觀式節目,才能配得上浩如煙海、璨若繁星的中國民歌。”民歌大會第二季節目將從文化景觀、視覺景觀、音樂景觀、故事景觀四個方面實現中國民歌景觀,打造了一台以中國優秀民歌為傳播載體,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性統一”的精品節目。
用民歌唱好中國故事打造輸出全世界的文藝精品
《中國民歌大會》雖是競技類、演唱類節目。但其形式上和以往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都不同;內容上和以往的歌唱類節目也有明顯差別。該節目的框架是競技,目的是展示,歌曲展演,嘉賓點評對民歌文化及精髓進行二度詮釋。節目不但傳播民歌知識、展示民歌文化,還讓更多人了解了每首民歌背後的精神價值。
見面會上,陳臨春、李松、田青、朱軍,分別從時代精神、文化自信、媒體責任三個方面探討了“用民歌唱好中國故事”的主題。
《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的選手代表烏英嘎現場亮嗓驚艷眾人。歌聲中,觀眾聽到了家國情懷。回望中國民歌浩瀚的歷史畫卷,先秦民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唱出了將士們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自此,家國情懷成為中國民歌的永恒主題。古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情壯志,今有“十送紅軍望月亭,望月亭上搭高臺”的盪氣迴腸。每當民族危難的時刻,中國民歌便會奏響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歌聲中,觀眾也聽到了兒女情長。古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美好願景,今有一對對鴛鴦水上漂的浪漫景象。歌聲中,觀眾還聽到了世界認同。1920年,義大利歌劇作家普契尼創作了歌劇《圖蘭朵》,歌劇中貫穿始終的中國民歌《茉莉花》為整部歌劇帶來了濃郁的東方色彩,自此,中國民歌在世界上奏響了輝煌的樂章。在歌聲中,觀眾聽到了山之巍巍,水之湯湯,聽到了駿馬秋風冀北,聽到了杏花春雨江南。聆聽祖先的聲音,尋找文化的基因——《中國民歌大會》帶領觀眾一起感悟生活之美、音樂之美、自然之美、信仰之美。
見面會現場,節目組特意剪輯了一小段朱軍唱民歌的視頻集錦,媒體們紛紛稱其是高能MC,是被主持耽誤了的藝術家。朱軍興奮的提議開啟“我用民歌唱家鄉”的新媒體行動,並率先開嗓,現場錄製“我用民歌唱家鄉”的短視頻傳上微網志。
《中國民歌大會》將堅守國家氣質、民族精神、央視品質,展示民歌魅力、傳播民歌文化、普及民歌知識;力求再次打造一檔現象級民族文化盛宴精品,向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