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慶祝內蒙古自治區建立70週年|蒙古音樂的美好遠超想像

發佈時間:2017-08-11 09:35:56 丨 來源:澎湃新聞 丨 責任編輯: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建立70週年,你知道的蒙古族歌謠除了膾炙人口數十年的《敖包相會》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還有哪些?本文從傳統蒙古長調、融合現代音樂元素開創的通俗流行類及世界音樂類蒙古音樂,以及具有蒙古血統的搖滾、金屬、説唱五個方面,粗略梳理1949年後內蒙古音樂的發展。若你有興趣繼續挖掘,會發現蒙古音樂的美好遠超過想像。





傳統蒙古長調內蒙古音樂隱于草原,本是蒙古族人天人對話的內心之聲。傳統蒙古音樂是無法用學院派的方法教授和習得的。




        馬頭琴的節奏學的是馬蹄聲,人唱歌時的氣息仰止和節奏也不是靠固定發聲位置和數拍子練出來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音樂人類學學者蕭梅1999年發表于第一期《中國音樂》上的《長調歌手自述》中,長調大師們莫不提到這一點。




        蒙古音樂是孤曠自然中人與內心的對話,是個體對自然的模倣和深深的理解,也是對生之歡愉毫無保留的慶賀,發乎于情,超越生死。席慕容在《歌王——哈扎布》一文中寫道:“只要遠遠地聽到他的歌聲,就會讓氈房裏火爐旁的老人家忽然間想起了過去的時光,讓草地上正在擠牛奶的少女忽然間都忘記了自己置身何處;所有的心,所有的靈魂都跟隨著他的歌聲在曠野裏上下迴旋飛翔,久久不肯回來……”




        穿越時光,忘掉自己,正是蒙古族人對音樂的初衷和期許。在蒙古族的歷史演變中,長調和短歌各有興衰。但因為王府、寺院以及民間儀式、宴會上忌唱短調,長調幾乎貫穿蒙古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蒙古族音樂最重要的部分。




透過新中國第一代蒙古長調歌王哈扎布的一生,可以窺見蒙古傳統音樂在新時代的命運縮影。

蒙古長調歌王哈扎布。

1922年5月11日,哈扎布出生於錫林郭勒盟阿布罕納爾旗一個牧民音樂世家。他12歲在那達慕大會上獲賽馬和唱歌雙料第一,18歲拜著名歌手特木登學唱蒙古長調,19歲時即追隨師傅成為旗王爺的歌手。




        蒙古族傳統,王爺府內蓄養歌手和樂手,流傳于阿巴嘎旗、阿巴哈納爾旗王府中的潮爾道和在察哈爾各旗貴族階層中流傳的阿斯爾均為貴族音樂,禮儀歌、宴歌等正式場合的歌曲也以長調為主。解放後隨著蒙古貴族階層的消亡,蘇尼特王府歌手洛卜桑太伊、策旺,阿巴嘎旗王府歌手斯日古楞,阿巴哈納爾旗王府歌手特木丁、哈扎布等都離開王府回到民間。他們掌握的音樂失去語境,只能封存于頭腦中。




        1952年加入錫林郭勒盟文工團後,哈扎布成為公認的新一代蒙古長調歌王。他收集長調歌曲,為中國唱片社出版了十余張作品,不僅讓長調進入劇場,也帶至海外各地。“文革”期間哈扎布入獄十年,編寫整理的380多首長調和堆起來有半人高的唱片全部損毀。1976年他重獲自由,開班授徒傳承長調成為他後半生最重要的事業。




        他的弟子哈蘇榮既得真傳成為新一代長調大師,也做田野收集和研究工作。他為長調大師們作過傳記三部曲:《人民歌唱家——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傳》、《我的老師——昭那斯圖》。除了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和昭那斯圖,建國後的長調大師還有莫德格、巴達瑪、扎木蘇、馬希馬圖等。他們的命運軌跡相似,都循1949年後走出草原進入文工團體,繼而登上舞臺走出國門,最終選擇回到草原薪火相傳的路徑。




       晚年哈扎布唱的最多的是一曲《老雁》。白茫茫外海之海濱




       啼鳴飛來時多麼美好我那可愛的七隻雛雁




      祝願它們飛到溫暖的地方安康歡樂秋末寒冷己來臨




      芳草枝葉調謝失顏我那可憐可愛的七隻雛雁




      想必已飛到溫暖的地方安居歡樂年邁的老雁,我呵




      只能留在山河上空盤旋老雁我並非想老而老的




     是因人世間自然規律而老的字短腔長的蒙古長調需要自己去聽,去感受,這樣厚重的作品無法用語言形容。




      通俗流行類1958年3月,毛澤東要求發起和蒐集民歌。一時間,民歌蒐集和“大煉鋼鐵”一樣全民動員,這段時期誕生/重新編排的蒙古民歌《敖包相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雕花的馬鞍》、《嘎達梅林》......生命力長久,直至今日仍在流傳。




       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民歌在大眾範圍內式微,蒙古民歌亦如此。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傳統民歌基礎上加入新音樂元素的改編,和以傳統民歌曲式為基礎的重新填詞創作兩種方式,讓新民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蒙古族歌手中,騰格爾、德德瑪、哈琳等既出現在各類晚會等官方活動中,亦出版專輯,有作品流行。這批歌手無論音樂編排還是唱法都貼近現代流行歌曲,蒙古傳統音樂的根底又讓他們的歌聲衝破流行的框架脫穎而出。

蒙古族歌手騰格爾。

此前,學院派培養出的“民族唱法”和真正的各民族傳統唱法相隔千里。各音樂院校教授的“民族唱法“是一種結合西洋美聲唱法演繹當代原創歌曲的體系,極易千人一面。騰格爾等蒙古族歌手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講打破了“民族唱法”的壁壘,讓大眾聽到更接近原生的蒙古音樂。




       1984年創辦的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起初並沒有原生態唱法的分類。2006年,民族唱法和原生態唱法分組,各少數民族獨特的聲音、腔體和民族文化大放光彩。黑駿馬組合、鳳凰傳奇、額爾古納樂隊等新民歌組合涌現于這個時期。他們唱的傳統民歌已經過現代音樂洗禮,原創作品卻始終帶有蒙古傳統民歌的印記。


黑駿馬組合。

鳳凰傳奇。世界音樂類




     “世界音樂”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名字本身自帶對第三世界居高臨下的視角。但因為一直未找到更合適的説法,所以沿用至今。或許叫“土地音樂”更為合適?以在地傳統音樂為養分來源,吸取現代音樂的各種元素,也與其他地方音樂融合,總之是保持國際視野和開放心態,就可以歸入此範疇。




生於鄂爾多斯的烏仁娜是我們能聽到的最美蒙古女聲,也是國際上最知名的蒙古族女歌手。她的聲音自然如草原萬物之靈,未經學院訓練矯正(雖然烏仁娜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但學的是揚琴專業)。烏仁娜的歌聲就是她姥姥的歌聲,是草原上代代相傳,開口便成歌的聲音。




旅居國外後烏仁娜與不同的音樂家合作。從唱傳統歌謠到自己創作,她歌聲裏的氣息和力度,吐字與節律,早已渡過精心打磨的階段,呈現的是她個體生命的豐饒和靈動。

烏仁娜

HAYA樂隊、阿基耐、圖利古爾、奈熱樂隊和安達組合等可歸入“世界音樂”範疇的蒙古樂隊各有特色。共同的地方是,他們的音樂底色是蒙古族傳統歌曲,使用原聲唱法(包括呼麥)和傳統蒙古族樂器。然而作品又不拘于傳統,原創新作和西洋樂器/音樂架構組成另一部分,亦有先鋒和探索之處。

HAYA樂隊。

奈熱樂隊。搖滾類




成立於1989年的“零點樂隊”除主唱周曉鷗,其餘成員均為來自內蒙古專業文藝團體的樂手。作為早期中國搖滾浪潮中的一支重要樂隊,“零點”玩的是流行搖滾,很難聽出蒙古音樂的血統。1990年組建“蒼鷹樂隊”任貝斯手的斯琴格日樂也是經歷早期搖滾浪潮的一員,並從搖滾樂手後來成為有獨立唱作能力的音樂人。




藍野樂隊成立於1998年,是第一支蒙古族搖滾樂隊。“蒙古族”的前綴不僅指成員的民族,也指音樂屬性——雖用漢語唱搖滾,歌裏卻充滿對草原的熱愛與讚美,搖滾三大件之外還包括馬頭琴等民族樂器。

藍野樂隊。

穿傳統袍子執馬鞭上臺的杭蓋把草原的聲音帶到國際舞臺,成為是西方世界最知名的中國樂隊(也許是之一)。把“杭蓋”歸於搖滾類也許不準確,從早期較為純粹的民歌到後來的folk-rock,如今的杭蓋也可劃入世界音樂的範疇。




        他們的音樂很平衡,吉他、貝司、鼓和馬頭琴、陶布豎爾、三弦勢均力敵,正常的嗓音和呼麥也互為補充,並沒有誰搶了誰的風頭。他們的音樂從早先比較純粹的民歌蛻變為最為人熟知的《酒歌》和《杭蓋》風格,即偏搖滾的世界音樂,剛好站在民族和搖滾的中間地帶,成為一眾蒙古係樂隊中最討喜的一支。杭蓋的原創作品較弱,但現場氣勢磅薄,一不小心就成為蒙古樂器博覽會,眼花繚亂卻不失整體性。


杭蓋樂隊。

更年輕的有Rid熱地樂隊,出道于《夢想的聲音》。和前輩們相比,熱地的音樂更自由奔放,節奏感更強亦更性感,像草原裏的熱帶島嶼。




       金屬類蒙古音樂長調短歌,向山川河流草原謙卑低頭,也崇尚武功鐵騎如風。




       因此蒙古傳統音樂的調性與金屬的結合順理成章,節奏、血性、極端嗓、優美而悠揚的旋律共存。想像草原上的一面旗,長風和烈風經過它發出的聲響。

九寶樂隊專輯封面。

顛覆M樂隊的專輯封面。比較出名的蒙古金屬樂隊有九寶、顛覆M、鐵騎等。




       九寶是借用了金屬元素的蒙古族音樂,顛覆M是新派金屬樂含有一定的蒙古族音樂元素,鐵騎則是異教民謠金屬融合程度很高的蒙古族音樂,首張專輯的名字就叫《血祭薩滿》。説唱類




       內蒙古的説唱不及蒙古國興盛,但也正在成長中。在全國人口60%都在30歲以下的蒙古國,説唱已盛行多年。蒙古國第一個techno組合Har Sarnai(1991)的創立者Amraa有一個觀點,hip-hop的來源除了非洲音樂,也受薩滿文化影響。薩滿儀式裏的念誦,法師的鼓和節奏,都與現代的hip-hop非常相似。




        蒙古長調和hip-hop節奏重疊易生輝,蒙語輔音多,發音圓潤輕盈,也天然適合用來饒舌。2010年“內蒙説唱軍團”集體亮相北京麻雀瓦舍,三支年輕的內蒙古説唱組合“遊擊隊”(PTS)、MNT、TST發合輯,從草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這幾支樂隊之間互相熟悉和扶持,共同合唱的一首《説》灑脫純真,沒有中國內地很多説唱的戾氣。

2010年“內蒙説唱軍團”進京首演海報。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