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西塔琴的魅力(絲路音樂)

發佈時間:2017-06-29 11:21:49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李平


西塔琴的魅力(絲路音樂)


西塔琴是印度的一種長頸彈撥樂器,也是北印度最重要撥弦樂器。傳説14世紀印度已有西塔琴出現,命名來自於1700年莫臥兒王朝末期波斯一種三根弦彈撥樂器。“西塔”發音最初來自繁長的梵語,意為七弦,後被稱為“薩阿塔兒”印地語為七弦,並在18世紀最終成為今天的西塔琴。

西塔琴的構造非常有趣,琴身呈梨形,琴頸非常長,由掏空的木頭或葫蘆和木製的音板組成。有的上方還有一個葫蘆,主要是用來裝飾,共鳴箱是葫蓋做的,通常只有一個。我也見過許多名演奏家特定做兩個共鳴箱的,聲音雖然大很多,但拿起來很重。

西塔琴與琵琶屬同類樂器,但不同的是,西塔琴有20或21根琴弦。它的指板(按弦的位置)有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位,可用左手按弦奏旋律(琵琶按弦位置是固定的)。有4—7根持續音弦(不用按弦,但每根只發出一個單音),在它下面還有11—13根金屬共鳴弦,每根調成不同的音高,為的是在演奏旋律時,這些共鳴弦會産生振動,強化共鳴效果。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只用食指戴上金屬指套撥奏。西塔爾琴常演奏裝飾滑音,音域達3個八度。多用於印度北方古典音樂獨奏或伴奏。印度古典音樂(Raga)裏,西塔琴常與塔布拉鼓配對合作,西塔琴唱,塔布拉鼓和,如果碰到兩位大師“一唱一和”,精彩絕倫,非常過癮。

西塔琴演奏家維拉雅汗(Vilayat Khan)曾是印度獨立後在英國首演的印度音樂家,並首次向世界觀眾介紹了西塔琴。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Ravi Shankar )進一步向西方介紹印度古典音樂,使西塔琴在更廣泛的世界中為人了解。

上世紀50年代起,西塔琴在全世界聞名,比較經典的例子是披頭士樂隊專輯《橡膠靈魂》(1965)中的著名歌曲《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西塔琴發揮了奇妙作用。滾石樂隊的《塗鴉》(Paint It Black)也因運用了西塔琴而獨具特色。

今天,印度的西塔琴已經在世界範圍內被大家喜愛及運用。許多作曲家為西塔琴創作了大量作品,各種類型的流行樂、搖滾樂、世界音樂,乃至好萊塢的電影配樂裏也常可以聽到西塔琴聲。李安導演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就可欣賞到西塔琴的魅力。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