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也“直播”
作者: 高倩
“這段聽著好想流淚”、“雖然聽不懂,但是好美”……鋪天蓋地的彈幕在直播頁上滾動,收看觀眾高達70萬人——值得一提的是,這場直播的主播既不是網紅,也不是哪位明星,而是國家大劇院的古典音樂頻道,直播的內容則是一場在大劇院上演的維也納大提琴室內音樂會。
“直播”作為當下最直觀也最引人關注的一種傳播形式,在去年徹底走紅,2016年也因此被稱為“網際網路直播元年”。網路直播一直以“接地氣”著稱,播出的內容也多以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為主,很少有人將它與“陽春白雪”的古典音樂聯繫在一起。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古典音樂會是絕對的殿堂藝術,只適合在優雅的音樂廳里正襟危坐地欣賞,但事實上,早在網路直播興起之前,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就已經開始同步直播各類優秀的音樂會演出現場。2011年12月,國家大劇院與中國網路電視臺聯合打造的古典音樂頻道正式上線,很快成為國內最專業的古典音樂音視頻網站之一。幾年來,古典音樂頻道已經在網頁、“大劇院·古典”客戶端以及微信、微網志等新媒體終端推出近80場音樂會、歌劇等演出直播,僅2016年一年,古典音樂頻道的直播已達到千萬人次的收看量。
雖然手握眾多高水準的演出資源,古典音樂頻道的每一場直播卻都得來不易。“國外演出團體對版權要求非常嚴格,不同的演出和曲目,版權可能屬於演出公司、唱片公司或者藝術家本人,我們通常需要經過多輪的談判才能拿到直播版權。”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王路藜介紹。例如今年來大劇院演出的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大劇院就只拿到了上半場的版權。“雖然只有半場,我們還是播了。” 古典音樂頻道負責人侍瑩瑩説,“這麼超一流的樂團,我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樂迷可以聽到”。
音樂會的直播除了爭取版權,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活。“這工作簡直是太刺激了!”大劇院影視節目製作部導播王瑩説道,“不能在小提琴主奏的時候,把畫面切到長笛上去吧?也不能在一句非常舒緩的樂句上頻繁切鏡頭吧?”為了播好音樂會,王瑩和她的團隊必須對著厚厚的總譜提前做功課,畫出直播需要的分鏡頭本,直播中,他們還經常面臨藝術家臨時換曲目等各種突發狀況,每次直播對王瑩而言,“就像一次戰鬥。”
雖然名字裏有個“古典”,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在推廣古典樂與高雅藝術時可一點都不保守。網易雲音樂近幾年風頭正盛,古典音樂頻道及時入駐,並建立了“音樂小品”的電臺節目,半年來,收聽量已突破300萬人次。古典音樂頻道同時還與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統聯合推出了“樂行北京”的項目,從2014年起至今,精心挑選了一批適合地鐵播放的音樂曲目,在北京的160多個地鐵站內等候區滾動播出。“這真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大劇院駐院藝術家郎朗説,“它不僅提升了北京的藝術品格和審美情趣,也讓更多人能夠分享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