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立在獨奏勒尤。 王林成 攝
中新網貞豐6月23日電 題:貴州貞豐:“布依族勒尤”傳承人的“音樂人生”
記者 王林成
“但入布依村寨,即能聞勒尤聲。” 走進布依古寨,一陣陣明亮清脆、悠揚的樂聲便傳至耳邊,讓人陶醉其中。
尋聲而去,只見一位身著布依服飾的老人端坐于院中,腮幫子鼓足了氣,昂首向天,雙殺輕握一根長約40釐米的木製樂器,手指在管身的六個音孔上靈活變換,古樸的旋律,婉轉悠揚。
老人名叫王建立,現年68歲。他所在的布依古寨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岩魚村,是貴州省最大的布依族村寨之一,有600多年的歷史,全寨1012戶5016人,全是土生土長的布依族。
王建立剛才獨奏的樂器名叫勒尤,是布依族特有的民族樂器,也是布依族人民在北盤江流域的青山綠水中通過集體智慧創造的民族民間代表性樂器。
王建立自製的勒尤樂器。 王林成 攝
“勒尤原稱‘勒悠’,由於這件樂器像嗩吶一樣的吹奏,且又用蟬兒做蟲哨,發出蟬蟲悠悠的歌聲,所以大家就叫它‘勒悠’。王建立介紹説,勒尤是布依族語,其漢語意思是“用來喚醒情人的小喇叭”。
勒尤是布依族獨有的一種木製直吹樂器,管身長約40釐米,管身開有六個大小一致的發音孔,管頭插有用野蠶製成的雙簧哨嘴,看上去就像去了碗口的嗩吶。而王建立製作的勒尤大多是用樹根雕成,有的像是舞蹈著的小人,有的活像一根野山參。
走進王建立家裏,布依族的傳統樂器琳瑯滿目,兩面略顯破舊的墻壁上挂滿了勒尤、月琴、洞簫、板胡、牛角胡……“從18歲學習製作和演奏布依族樂器,到今年整整50年”,王建立不但能夠製作所有布依族傳統樂器,而且精通所有布依族樂器的演奏。
“勒尤的製作沒有任何測量工具,主要靠布依族長期的審美經驗製作而成,”王建立介紹,新手往往只能用樹榦上較好的木材,熟練工則可以根據樹根、樹枝的形狀設計不同的造型,雕龍刻鳳,然後打孔上漆,都是精細活,往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傳統的勒尤還要找合適的蟲繭做哨嘴,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從來沒有外出打過工,都是靠著種地、做木工、演奏樂器過生活。”對於一輩子都在製作和演奏布依族樂器王建立來説,最引以自豪的是,如今當地著名的雙乳峰景區內所賣的樂器大多是出自他手。“也有上海、廣東的客人直接打電話給我訂購勒。”
2008年,貞豐“布依族勒尤”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王建立成為貴州省非遺傳承人,從此開始了為勒尤的傳承奔波。
2009年,時年60歲的王建立自發組建了雙乳峰景區藝術團,成員24人。專為來雙乳峰旅遊的遊客表演布依族傳統樂器演奏,展示布依族文化。“我們也去過北京、上海、陜西做旅遊文化推介。”王建立笑著説。
細聊之下,記者發現王建立還有一個另外的身份——音樂老師。原來,在貴州省的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中,王建立在鎮上的一所明德學校裏擔任了音樂老師。
“布依族沒有文字,樂師大多不懂曲譜,全憑對曲調的記憶完成演奏,所以我現在自編曲譜,自己演奏,教給學生,希望勒尤的傳承能夠正規起來,布依族的傳統技藝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王建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