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吉他彈皮黃、板鼓即興玩 年輕戲曲音樂人嘗試新融合

發佈時間: 2017-04-18 09:03:19 丨 來源: 文匯報 丨 責任編輯: 李平


古韻新彈———高博文和他的朋友們新評彈音樂會

越來越多年輕音樂人嘗試將戲曲音樂與西洋音樂“跨界”融合,圖為戲班樂隊 《斬·斷》演出現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供圖) 。

吉他彈皮黃、板鼓即興玩 上海年輕戲曲音樂人嘗試“新融合”傳統戲曲音樂可以這樣“跨界”玩

本報記者 黃啟哲

傳統戲曲是門綜合的藝術,如把其中的音樂拆解出來,可以激發出怎樣的效果?又能為戲曲的創新發展探索出怎樣的路徑? 近期,在一些年輕藝術家的巧思下,一系列圍繞戲曲音樂展開的“跨界”融合演出陸續推出:“古韻新彈———高博文和他的朋友們新評彈音樂會”用評彈跨界爵士;“音樂電影《斬·斷》×戲班樂隊《皮黃》現場音樂會”用吉他彈起京劇西皮二黃旋律。而講述上海昆劇團鼓師高均音樂“跨界”的短視頻,目前也已在網上熱轉。

戲曲音樂真的可以這樣“跨界”創作嗎?年輕藝術家試圖用自己的嘗試給出當代音樂人的思考,他們共同篤信的是:為戲曲音樂嫁接其他音樂樣式不能噱頭大於內容,只有對東西方音樂有深入了解,才有可能創作出“活”在當下,又觀照傳統的新鮮作品。

留著爆炸頭的崑曲鼓師有顆古典之心

上海昆劇團的鼓師高均,被行內朋友戲稱為梨園的“爆裂鼓手”。不單是因他的爆炸頭髮型,更因他對打擊樂的癡迷。  

在他的家裏,堆放著爵士鼓、巴西鼓、卡洪鼓、弗拉明戈響板……凡是打擊樂器,甭管西洋還是中國,他樣樣都要嘗試。這也讓他的合作名單中,有了王珮瑜、張軍等不少熱衷創新的梨園名角兒。

高均出身梨園世家———父母是京劇演員,祖父高明亮是著名的京劇鼓師,曾為李萬春、蓋叫天、周信芳等名角司鼓。家學淵源讓高均6歲就登臺唱戲學鼓了。正因如此,對於戲曲音樂的跨界融合,他顯得開放中帶謹慎。高均曾在電視裏看到廣場上一群京劇演員在架子鼓的鼓點下唱戲,“這不是跨界融合,也不是創新發展,這只是將兩種藝術硬生生地拼在一起。跨界融合應當是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干預。”

對於傳統高均自有堅持:“戲曲樂隊的依附性很強,以伴奏為主。”所以,在傳統戲的伴奏裏,他堅持不動分毫。而對創新作品,他在音色和節奏的細微變換裏尋找著新的可能。去年,實驗崑曲《傷逝》時隔10年重演,他把早年嘗試的大鼓等民樂打擊樂器換成了“洋物件”輕裝上陣,背包打開,手指沙錘、弗拉明戈響板等如同變魔術一樣攤在眼前。劇中涓生聽到的高跟鞋聲,過去是蒙著大鼓鼓皮用指彈模倣,10年後他用一大一小兩個弗拉明戈響板,不僅營造出了層次感,也更為逼真。很多人以為他是用電腦放的音效採樣,沒想到卻出自現場樂師之手———而這,不就是戲曲抽象寫意之美的體現嗎?

然而這細微的改變,若不是行內人很難察覺到,更多時候還是寂寞的追索。高均卻自得其樂,“能讓人覺得妥帖、符合傳統藝術規律的融合才是有益的探索。”

對於高均來説,所謂跨界融合,最終還是希望將這些新的音樂觀念和藝術技巧為傳統所用,進而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到傳統本身。

從童年記憶裏找認同,吉他也可以彈皮黃

如果對於高均來説,戲曲是融入血液的本能,那麼對於成長于西洋音樂環境的音樂人來説,對童年記憶裏戲曲音樂的追溯,則是一種最樸素的文化自覺。

戲班樂隊的發起人竹馬早年玩的是西洋音樂風格Dub Reggae。這幾年,童年裏聽到的那些傳統旋律總在腦海裏打轉,於是苦練吉他之餘,他研究起評彈的三弦,京劇的皮黃,最終誕生了“戲班”這支集納評彈、京韻大鼓、京劇、爵士等各種音樂樣式的樂隊。

畢竟是中西藝術體系的碰撞,嘗試中總有磕絆。對樂隊成員、京劇青衣演員蔡筱瀅來説最痛苦的是“找入口”,戲曲音樂有明顯的“過門”,提示演員開腔。到了吉他與爵士鼓這樣新的音樂語境裏,只能靠著數小節找感覺,排練不到半小時,蔡筱瀅光是入口就找了不下10次。在枯燥的重復中年輕人尋找著東西藝術對話的樂趣:“這就是跨界有意思的地方”。

去年,戲班樂隊帶著他們的音樂會《皮黃》在美國等地巡演。回國後竹馬收到一位美國爵士演奏家的郵件,遞出合作的橄欖枝。竹馬説:“與其説是他看重我們的作品,不如説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戲曲音樂給了海外藝術家以震撼。”

曾一手打造“中國大半個民謠圈”的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也把眼光放在了戲曲新創上,為此他成立新的音樂廠牌“新樂府”,從取名便頗能看出回溯傳統之意。高博文的音樂會也是“新樂府”的探索之一,主創以爵士樂的和聲色彩、複合節奏和即興演奏的方式為基調,融入評彈的弦索叮咚。在“新樂府”裏,不乏崑曲、粵劇演員和搖滾民謠樂手。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