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風采

內蒙古氣象數據為節水灌溉“提質添智”

發佈時間:2024-05-23 14:49:52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 作者: 石向軍 | 責任編輯:王玉梅

和風5月,內蒙古自西向東進入農業灌溉用水關鍵期,農民抓好肥水管理正當其時。內蒙古氣象部門不斷創新氣象數據應用場景,推廣多源融合數據的智慧氣象節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以優質的氣象保障服務賦能農業現代化。

水資源短缺是制約內蒙古農業穩産增收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氣象部門充分發揮氣象科技優勢,研發適用於滴灌、噴灌和漫灌等多種方式的智慧氣象節水灌溉預報服務技術,著力破解旱作農田灌溉不及時不精準、大水漫灌增加生産成本等難題。

2019年以來,內蒙古氣象部門選派多名農業氣象專家,先後深入通遼市、興安盟等地開展水分控制和根系觀測試驗,系統分析土壤濕度、耗水量與減産率、水分利用率、經濟效益等定量關係,持續迭代更新系統功能。

內蒙古智慧農業灌溉決策系統,依託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氣象部門共建共用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基於農田水量平衡和作物需水規律,融合網格實況/智慧預報數據和農田水量平衡原理多源數據,提前10天精準預報基於位置的土壤墑情實況及灌溉決策資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提供作物全過程的、精細化的乾旱監測預報和科學合理的節水灌溉建議。

截至目前,內蒙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手機App註冊用戶達7.2萬人,覆蓋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工作人員和種植大戶,對鄉村振興專項實施縣的覆蓋率超95%。

在高效做好“農業節水”文章上,內蒙古氣象部門積極作為,主動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將農業氣象觀測設施與高標準農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為農業生産防災減災注入氣象智慧。

走進興安盟突泉縣全國首個智慧氣象節水灌溉示範區,作物和土壤要素等數據盡收眼底。玉米田內,一條條細細的管子沿著玉米根部穿梭,一直延伸到地頭;4米間隔排布的黑色微噴管噴出扇形的水霧,滋潤著出苗的玉米。

突泉縣五三村的種植戶楊麗芹坐在炕頭輕點手機,就能通過“內蒙古智慧農氣”微信小程式實時監看自家20余畝玉米地。“‘灌溉預報’模組顯示土壤濕度不夠時,我就根據手機預警區域進行定時、定量、定地塊精準灌溉。”楊麗芹輕鬆管護的背後是氣象科技賦農的“智慧”成果。

讓良田豐産,強化政策環境支撐是關鍵。內蒙古氣象部門聯合農牧部門印發了《氣象為農牧服務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氣象和農牧部門聯合涉農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共同推動智慧氣象節水灌溉服務技術迭代升級和示範推廣。

雙方通過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基地輻射周邊,先後在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通遼市、呼倫貝爾市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加大對智慧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生産節本增效。目前,該技術在全區12個盟市59個糧食主産旗縣成功推廣應用,全區累計推廣旱作農業127余萬畝,培訓指導農戶5000余人。

2024年,為更加科學衡量智慧氣象預報節水灌溉技術的“氣象貢獻值”,內蒙古氣象部門聯合農牧部門、涉農龍頭企業在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南岸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開展3種不同模式的玉米節水灌溉服務模式的效益評價對比試驗。內蒙古禾興農牧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白恩澤滿懷信心地説:“智慧氣象節水灌溉服務技術對玉米産量的提升將有很大幫助,今年增加收益指日可待。”

(記者 石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