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文化

他收藏了80余件奇木

發佈時間:2024-05-10 16:35:48 | 來源:春城晚報 | 作者:李春麗 楊茜 | 責任編輯:盧曉茜

陳林展示“小熊拉琴”

“在大自然中,樹根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但人們發現,被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樹根,有了千姿百態的神韻之美……”鍾情于發現並收藏奇木的玉溪市民陳林,將自己收藏奇木的愛好總結為“發現的藝術”。

奔跑的駿馬、拉琴的小熊

造型逼真

萌萌的大象、奔跑的駿馬、拉琴的小熊……近日,記者來到陳林家中,博古架上、電視櫃上,隨處可見他收藏的奇木,這些奇木形態各異、造型逼真,讓人心生喜愛。

今年64歲的陳林,從小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新平縣參觀了一個根雕展,便對樹根産生了興趣。相比于經過人為藝術創作形成的根雕或者木雕,陳林更鍾情于由大自然“雕作”而成的原始根材,它只需人為畫龍點睛的微妙創作便是件藝術作品。

“我的原則是不破壞生態。我發現的這些木頭,要麼是林中枯死的樹樁,要麼是農戶家的幹柴。有的時候十多天也找不到一件,但找到就很興奮。”陳林説,年輕時,每到週末他便背上背簍,帶著乾糧,往山裏跑,往農家的柴堆裏鑽,去發現有價值的木頭。

畫龍點睛式微妙創造

變廢為寶

“這個‘豹子’是我在新平一家農戶的柴堆裏發現的。”陳林拿著一頭“在奔跑的豹子”向記者展示。“當時它堆在柴堆裏,看上去就是一個樹樁。我把它取下來,剝去樹皮後,發現神似豹子,連牙齒都有了,這是我發現的第一件作品。”説起第一件收藏品,陳林滿臉幸福。

“這只‘小熊’是很多年前發現的,但總覺得缺點東西,就隨便放著了。十多年前,我在山裏一戶人家的柴堆裏發現了這把‘琴’,當我想要找個怎樣的基座放這把‘琴’時,轉身就看到了這只‘小熊’。”陳林説,就感覺“小熊”一直都在“等”這把“琴”。之後,陳林把酷似琴的木頭放在了像熊的木頭上,再加了一根竹子做的琴桿,一個“小熊拉琴”的作品便完成了。

陳林家還放著一個酷似大象的奇木。説起發現這個作品的過程,陳林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一次他和朋友進山找有創作價值的木頭,當路過一個還立在地上的枯木時,朋友們都沒有注意到。“從上往下看,這個木樁平平無奇,但當我趴在地上從下往上看它時,它不就是一頭大象嘛。”陳林説,於是他和朋友把這個木樁取出,並帶回了家。當把木樁的樹皮剝除後,原本平平無奇的樹樁讓陳林都驚嘆了。“樹杈是象腿、象鼻子、象牙,樹樁是身子,樹疙瘩是耳朵,活靈活現啊。”陳林説。

在陳林家中,還有放置的木頭被蟲蛀後形成的“福”字,有木“老虎”……30年裏,陳林發現並收藏了不少奇木作品。

在農村裏只能做燒柴的木頭,在陳林的“慧眼”裏,變成了一件件“寶貝”,擁有“變廢為寶”技能的陳林也樂在其中。

希望展覽作品讓更多人欣賞

分享美好

“這些作品,巧在由大自然雕琢而成,妙在似與非似之間,當然也離不開人們畫龍點睛式的微妙創作。”陳林把自己的愛好稱為“發現的藝術”。30年來,陳林將自己工作之外的閒暇時間都用在了尋找奇木上。

在他看來,到村子和山裏尋找木頭的過程,不但能鍛鍊身體,還能欣賞大自然之美,讓人身體健康、心情愉悅。

目前,陳林已經收藏了80余件奇木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很少上山去尋找奇木了,他有了自己的新願望。“我希望能夠有平臺為我提供一次展覽作品的機會,讓更多人感受這種藝術之美。”陳林説。

(記者李春麗 楊茜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