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體第一層已經搭建完畢,如果繼續依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會影響整體施工進度。另外施工場地太小,大型機械施展不開……”近日,在中國第20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築工兵分隊的一處作業現場,官兵們面對施工過程中的難題犯起了愁。
“空轉机運!”站在一旁沉默了許久的戰士韋仕敏提出建議。仔細勘察施工現場周圍的情況後,這位大學生士兵決定設計一款運送建築材料的“轉運漏斗”。
説幹就幹,學過機械設計的韋仕敏很快完成了設計圖。當晚,他將自己的想法和圖紙向平面建築連連長朱鵬飛報告。看完設計圖後,朱鵬飛立即召集業務骨幹進行研究。一番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方案可行。於是,他們將營區裏存放的廢舊器材收集起來,僅用一天,一台“轉運漏斗”便組裝成功。
施工現場,推土機將建築材料裝進漏斗,起重機將漏斗轉運至施工場地,官兵打開漏斗開關,材料直接倒入石籠網,整個過程銜接緊密、有條不紊,材料轉運的難題就這樣被一個“00後”戰士解決了。有了“轉運漏斗”,分隊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最終比聯黎部隊規定的工期提前10天完工,受到聯黎部隊官員及維和友軍的高度評價。
“為何會從大學校園走向維和一線?”這是韋仕敏參加維和任務以來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向前向前向前……”嘹亮的軍歌打破晨曉,有力的腳步整齊劃一,一隊身著迷彩的軍人迎面走來。大一軍訓時,偶然看到的這個場景成為韋仕敏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也讓他參軍報國的想法愈發堅定。
“父親年輕時,因為要賺錢養家,參軍夢被埋在了心底,成了父親人生中最大的遺憾。”韋仕敏説,成為一名軍人,不僅是他個人的願望,也承載著父親的夢想。就這樣,大一新生韋仕敏選擇了參軍入伍。
來到部隊後,韋仕敏時常聽到班長講述自己執行維和任務的經歷,一顆“維和夢”的種子在他心底悄悄埋下。去年3月,看到維和集訓選拔的通知後,韋仕敏立即申請報名,最終如願踏上維和之旅。
前不久,韋仕敏因工作表現突出,被分隊評選為季度“維和精兵”。在建築工兵分隊中,像韋仕敏這樣的“00後”官兵還有20多名。他們雖然年紀輕,卻時常能用新思路解決施工中遇到的棘手問題。
第一次在異國他鄉站崗執勤,第一次在危險的“藍線”附近施工,第一次感受到戰爭就在身邊……在安全形勢複雜、生活條件艱苦、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地中海東岸,這群朝氣蓬勃的中國維和軍人不懼艱辛、胸懷理想,讓青春夢想綻放在維和一線。
上圖:韋仕敏正在緊固石籠墻。
莊小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