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瑁洲“生態島”成長記

發佈時間:2022-02-12 06:46:15    來源:新華社    作者:首水鋒、陶昱、尤譽穎    責任編輯:吳亮

官兵在島上巡邏。陶昱 攝

新華社海口2月10日電 題:東瑁洲“生態島”成長記

首水鋒、陶昱、尤譽穎

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連駐紮在東瑁洲。這個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島,過去是“遍地珊瑚礁,鳥兒不落腳”的荒島。守島官兵以島為家,不斷改善小島生態環境。目前島上的熱帶植物有260多種10余萬株,植被覆蓋率達90%。海島變成了一座“美麗島”。

近日,上級又給連隊送來4件“大禮包”:光伏發電擴容設備、濕垃圾處理器、無水洗衣機、綠能補給艙,“美麗島”升級成為“生態島”。

過去島上一直用柴油機發電,若發電機故障,或風大浪高油料補給不及時,斷電時有發生。前些年,島上啟動太陽光伏電站建設,今年又對光伏電站進行維修擴容。光伏組件不僅能發電,在屋頂大面積鋪設後還能起到遮陽隔熱作用,減少室內降溫能源消耗。

楊勇富在檢查維護光伏發電組件。梁聰 攝

“有了這套設備,我們島上用電更方便。”連隊電工班長楊勇富説,他在島上負責發電12年,見證了海島用電變遷:從手搖式發電機到新式柴油機,再到太陽能光伏電站,發電設備的升級換代折射出海防官兵生活的喜人變化。

“將濕垃圾變廢為寶成肥料,島上垃圾少了,環境會變得更好。”負責連隊後勤工作的上士王業歷不停地擦拭著他的新裝備“濕垃圾處理器”。

海島生態環境脆弱,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對海島周邊海域環境造成影響。此前,連隊就配發了垃圾分類桶,對垃圾進行分類。

現在,王業歷每天又多了一項重要工作——把分好類的濕垃圾放入“濕垃圾處理器”,由機器粉碎攪拌、發酵、降解,産出物可以用來飼養家畜,或者和落葉、雜草等進行二次堆肥發酵後施肥樹木。

王業歷在操作垃圾處理器。陳楚翔 攝

“東瑁洲全面推行垃圾乾濕分類,將濕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基本實現了濕垃圾不出島。”連長盧昊文説。

連隊訓練任務重,官兵“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態。由於遠離陸地,島上缺乏淡水,而鹽分高的井水又會影響洗滌效果。

“無水洗衣機”不用水、耗材少,通過裂解細菌污漬、微波高效分解、超聲、清洗清濾、全程紫外線消毒等處理技術,一次可洗20多件作訓服,而且洗後即穿,不用熨燙,基本能夠滿足日常生活需求。

兩間小屋內,無土栽培的蔬菜在LED燈光的照射下茂盛生長,這是東瑁洲的綠能補給艙。

以前,守島官兵吃菜靠海運,遇到颱風等天氣,補給船無法上島,便吃不上新鮮蔬菜。雖然官兵自建了菜地,但産量仍然十分有限。

楊過在綠色方艙。陳楚翔 攝

中士楊過介紹,綠能補給艙是一款可離網供能、全智慧控制、高效生産的新型立體種植設備。內置LED光促進植物快速生長,蔬菜半個月可成熟一茬,與陽光溫室相比單位面積産量高,無菌無農藥,健康環保。

“綠能補給艙建成後,就成了島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戰士們空閒時間喜歡到綠能艙‘賞菜’。”連隊指導員王業鵬説。

站在綠能補給艙裏,王業鵬細數東瑁洲的其他變化:建了生態制水系統,産生的生態水通過直飲水管線直接通往班排;全自動污水處理系統不停運轉,每天可處理各種廢水10余噸……“從昔日荒島到‘美麗島’,再到‘生態島’,我們不僅要為國守島,還要把島建設得更好!”王業鵬説。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