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軍父子”情注臺山島38年

發佈時間:2020-11-01 09:50:00    來源:中國網    作者:齊永輝    責任編輯:謝露瑩

中國網軍事11月1日訊(通訊員 劉伯宇 齊永輝 王浩權)臺山島,位於東海深處,面積不足1.3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內距離大陸最遠的島嶼。

提起周忠教、周孝評父子,在島上生活過的人可以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駐紮在島上的連隊官兵都親切地稱他們為“編外司務長”。

軍愛民,民擁軍,譜寫軍民魚水情

1982年,年僅22歲的周忠教隻身來到臺山島,以殺豬賣肉賣菜為生。上島不久,周忠教便被一幕幕軍民魚水情的畫面所感染:連隊戰士自發為島上居民打掃街道,搬運建築材料;每當颱風來臨時,都要幫助漁民將漁船拉進灘塗上,防止漁船被颱風刮走;每逢菜地收成時,總是不忘為孤寡老人送上一些;島上教育資源十分稀缺,官兵在休息之餘,都會幫助教師資源薄弱的小學義務支教。

慢慢的,“臺山軍民一家親”的觀念在周忠教的心裏潛移默化,總是想著“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為戰士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深受感動的周忠教暗下決心,“在島上一天,就擁軍一天!”

周忠教説幹就幹,當得知駐島部隊每年都有不少自養生豬需要宰殺時,周忠教就主動發揮他的特長,義務給部隊殺豬。當看到連隊補給成本較高、新鮮食物補給不及時時,他主動聯繫沙埕鎮的菜農,定期幫忙上下島採購物資,為官兵提供新鮮的食材。那時候,島上基本沒有通訊設施,官兵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有船上島,休假回來的戰士往往要麼到霞浦營部等候,要麼提前幾天在沙埕港等船。但還是有不少戰士由於路況原因趕不上當天的船上島。周忠教與自己的愛人聯繫,讓其收拾好在沙埕的房子,方便連隊的戰士可以在自己的家中住宿,而且周忠教的愛人還免費為戰士們提供伙食。戰士們下島後直接前往周忠教家中,根本就不用提前聯繫,徹底解決了官兵外出、歸隊不方便的難題。

周忠教這一幹就是17年。島上部分村民十分不解地問他:“你自己勞動那麼辛苦,還要撫養兩個孩子,何必自討苦吃,為部隊義務服務,自己有什麼好處呢?”周忠教深有感觸的説道:“85年百萬大裁軍,原本要撤編的臺山駐軍,為了我們而留在了這座荒涼的小島,守護著我們。我為官兵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難道不應該嗎?”

17年來,周忠教始終堅守海島,從碼頭到連隊,有一段500多米長的上坡路,早年間海島沒有機動車輛,他光是為連隊挑菜,就挑壞了20多根扁擔。除此之外,幫連隊義務殺豬,為突發疾病的戰士協調下島船隻等等,只要是官兵需要的,他從來沒有二話。

“子承父業”,接過父親的擁軍接力棒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島上島下為部隊奔波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從今天起,你就為連隊送菜吧!”,2000年,周忠教一個電話,把在外打工的兒子周孝評,叫回了臺山島。

從父親手中接過擁軍“接力棒”時,周孝評才19歲,剛到島上時,大家都習慣叫他“大明”,這是他的小名,一年年過去,戰士口中的“大明”,也逐漸變成了“明哥”。

2004年1月3日,得知由於多日風大浪高,連隊補給供應十分困難的消息,剛剛新婚第三天的大明,立馬聯繫漁船為官兵送菜,西裝革履的大明挑著擔子,左手還提著一大袋蔬菜,來不及和妻子王彩虹多説幾句話,就登上了開往臺山島的小船。由於風浪越來越大的原因大明在島上呆了半個月,然而半個月後的場景讓臺山官兵和大明目瞪口呆:彩虹帶著大包小包的理髮工具往大明面前一甩,説到:“大明,我不在福鼎開理髮店了,我要跟你一起在臺山島上,以後我給戰士們理髮,你給戰士們送菜吧!”。隨後一片震耳欲聾的掌聲久久不能平息,官兵們恨不得用上自己最大的勁,向這對夫婦表示最誠摯的感激……。而後,臺山島上又多了一個親切的稱呼“虹姐”,虹姐上島後,開起了理髮店義務為官兵理髮,同時還在村莊開起了小賣部。

村主任王志剛介紹説:“現今村民都不願意在島上過年,一是島下住房條件好,二是島下過年也熱鬧,每年到了春節,島上基本上只有個別孤寡老人。而在我的記憶裏,大明夫婦年年都是在島上陪著官兵過年。”然而令人心酸的是:由於多年來極少回家,年幼的孩子對大明夫婦變得十分生疏,甚至在放假時都極不情願跟隨大明夫婦上島。

2008年初,大明自費購買了一輛拖拉機,義務為連隊跑運輸,配發器材、建築材料、給養物資、生活垃圾,只要連隊有需要,他隨叫隨到,現在的這輛拖拉機,已經是大明更換的第四輛車了,輪胎更是已經磨損了十幾個。

時間,是對擁軍情懷最好的闡述

“編外司務長”“海島快遞員”,近些年,明哥一直是身兼多職,利用上下島時機幫連隊戰士,銀行取款、購買物資,讓身在島下的老爸周忠教,幫忙負責接收連隊快遞,以便有船上島的時候,第一時間送到官兵手中,在連隊官兵的心中,“明哥”更像是一個不穿軍裝的戰友。

三十八年過去,島上的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周忠教和周孝評始終堅守在擁軍一線上。周忠教慢慢的淡出了官兵的視野,但是擁軍工作從來不曾停止。周忠教下島後,多年堅持不懈進行擁軍工作的感人事跡,沙埕港軍用糧站主動招聘了周忠教作為站裏的一員,在島下一直為連隊輸送大米和食用油,他的名字在臺山官兵中廣為流傳。而原來戰士們口中的“大明”慢慢成為了“明哥”,如今不少新入伍的戰士更是開玩笑的喊起了“明叔”。大明很喜歡戰士們給他的稱號“明哥”,他把戰士看成自己的兄弟一樣,一聲“明哥”包含了所有感情。只要是戰士有需要的事情,“明哥”總是盡力相助;凡是方便戰士生活的,他總是義不容辭。

前不久,大明主動為連隊建設出謀劃策,修建連隊冷庫、軍犬犬舍,炊事班改造、安裝紗窗、豬圈整修、坑道整修,從採購原料到施工建設,每一項工程都親自負責,用他的話説“連隊就是我的家,給自己人幹活,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父子接力守海島,一生不變擁軍情。三十八載歲月,大明父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為官兵服務。

時至今日,在這座人煙罕至的小島上,他們的故事仍在繼續……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