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線上護佑生命與健康——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醫療分隊記事

發佈時間:2020-08-19 10:21:09    來源:中國網    作者:江山    責任編輯:謝露瑩

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醫療分隊隊員在巢湖艦上舉行重溫醫師誓詞儀式。桂江波 

中國網軍事8月19日訊(通訊員 江山)“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既會保證你們的航行安全,也會保護你們的生命安全。”海軍巢湖艦近日醫療援助患病船員的新聞,一時成了熱搜。有網友留言稱:“為醫者仁心的中國軍醫點讚!”

8月19日是第3個“中國醫師節”。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醫療分隊在護航間隙舉行簡單而莊嚴的宣誓儀式,重溫醫師誓詞,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執行任務100多天來,醫療隊員始終牢記醫師的初心使命,在漫漫的護航線上生動詮釋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錚錚誓言。

“我們醫療分隊由海軍軍醫大學所屬醫院、特色醫學中心等抽組10余人組成,雖然人數不多,但涵蓋了外科、內科、麻醉科、口腔科、檢驗科等,中高級職稱超過70%,其中博士研究生佔比40%,是一支專業、精業、敬業的隊伍。”醫療分隊隊長楊新偉介紹説,醫療分隊的主要使命是為護航官兵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為護航戰友的健康護航。與此同時,積極履行人道主義義務,力所能及為過往商船的傷病員伸出援助之手。

口腔科在護航期間是最熱門的科室之一。今年53歲的口腔科專家徐曉剛,是醫療分隊年齡最大的,任務期間忙得不亦樂乎,為護航官兵進行口腔治療和護理上百人次。

“受長時間海上高溫高鹽高濕環境影響,護航官兵頸腰椎、腿關節和口腔疾病都屬於多發疾病。”入伍34年來,從陸軍綠到海軍藍,轉隸海軍後有幸參加遠航,讓徐曉剛感觸頗深。他説,“軍醫姓軍為兵,從醫院坐診到戰位送診,從繁華都市到遠海大洋,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使命。”

從啟航的第一天開始,徐曉剛在巢湖艦開始留心觀察、詳細記錄診療情況。“除了解除戰友的疾病困擾外,我還積累了大量的病例數據,這對我開展遠海條件下的口腔衛生研究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徐曉剛興奮地説,我要讓這一手的資料轉變成研究成果,將來應用到醫學教學中去,讓更多學員了解掌握,也讓更多官兵在逐夢深藍中受益。

只有5年軍齡的宋飛虹,是一名年輕的普外科碩士。“大年三十,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連夜馳援武漢。我看到老師、同事、同學奮不顧身戰鬥在抗疫一線,心存敬佩,也備受鼓舞。”今年初,得知護航任務需要外科醫生,宋飛虹主動請纓,向醫院遞交了申請。他説,“作為一名軍醫,弘揚抗疫精神,就要聞令而動,到部隊最需要的戰位,守護戰友生命。”

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護航編隊防控形勢面臨新考驗和挑戰。“防疫工作是‘0’和‘1’的博弈,在艦艇上更容不得絲毫差錯。”宋飛虹指導配合荊州艦嚴格落實編隊防疫要求,詳細制定防疫方案,專題組織個人防護授課,細緻開展消毒、體溫監測等日常工作,確保人員“零感染”。

“在大洋之上與官兵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戰鬥,結下了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革命情誼。”除了日常診療,宋飛虹主動參加幫廚、掃除等活動,自覺融入荊州艦這個大家庭。他説,有一種感動,來自於護航官兵逐夢深藍、向海圖強的堅守。

這是一次疫情下的“超長護航”——護航編隊一百多天沒有靠港休整,任務連貫展開,累計完成18批33艘船舶護航任務。“官兵長期在密閉狹小空間工作,生理和心理壓力持續加大,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煩悶等心理問題。”楊新偉及時精心備課,通過闡述失眠原因、治療手段等深入淺出為編隊指揮所和太原艦官兵進行專題授課;荊州艦醫療隊員針對性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工作;巢湖艦醫療隊員還發揮特色醫學專業,組織長航情況下的心理行為訓練。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官兵的心理壓力,受到普遍歡迎。

遠海大洋,在指揮所組織的戰傷救護訓練中,楊新偉成了名副其實的教練員。訓練模擬一名戰士右肘關節嚴重受傷,楊新偉從體格檢查到外科清創,從縫合包紮到夾板固定,一連串的戰傷救護操作,處置正確,動作嫺熟,贏得了陣陣掌聲。在他手把手的幫帶下,護航官兵戰傷自救互救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護航一路,服務一路,收穫一路,我對海軍遠海衛勤保障這個大課題,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楊新偉帶領醫療分隊完成了《缺乏岸基支撐的遠海條件下前沿醫療隊在海戰傷救治體系中的作用》《海戰條件下無菌術及抗感染技術》等多篇研究報告,他説,“希望這些成果,將來能運用到海軍軍醫大學的人才培養中,充實到海軍衛勤保障的預案和方案中,為海軍轉型建設作貢獻。”

“守護戰友的生命健康,就是我們的使命!”護航一線,醫療隊員紛紛表示,這是送給醫師節最美的禮物!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