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沙子呷。劉明松 攝
中國網軍事8月13日訊(記者謝露瑩 通訊員李永飛 段開尚 馮丹陽)導彈——國之重器,雄踞深山便能懾敵萬里。南國深山,一茬茬英雄工兵為國之重器“築巢”。
沙子呷——一名“紅心向黨、奮鬥強軍”的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個人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18年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19年被評為火箭軍第九屆“十大礪劍尖兵”,2020年當選“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他14次擔任突擊隊長,18載與岩石搏擊,20余次戰勝塌方險情……一心只為構築共和國的優質國防工程,做好新時代的導彈“築巢人”。
“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靠的是技術條件。”
——從“陣地鐵人”到“礪劍尖兵”,沙子呷靠科技鍛造“智慧工兵”
“呷”,彝族語,意為“英雄”。沙子呷是涼山彝族人,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土比子呷”。父母取名時就寓意沙子呷不懼艱難困苦“殺出一條血路”。
一次施工會戰,沙子呷扛著上百斤的鋼模板一路小跑。突然,一塊鋼模板倒下來,砸中沙子呷的右腳,他忍著劇痛幹了十多天活。戰友發現後,送往縣城醫院,診斷為3根腳趾骨斷裂。旅領導得知後,多方聯繫專家會診:“花多大代價,也要保住這只腳!”
就這樣,“刮骨療傷”幾個月,終於保住“鐵腳板”。沙子呷深藏感恩之心,時時幹在最難處、衝在最險處,越是艱難越向前。
2014年,旅裏擔負某新型導彈陣地施工任務,超大跨度、超高斷面施工成為“攔路虎”。那裏彎道多、空間窄,無法安裝通風降溫設備。沙子呷脫光膀子,掄起搗固棒,第一個鑽進拱頂,帶領官兵在50多度的高溫下奮戰20多個小時,打造出工區的“樣板段”。
還有一次,施工段遭遇泥夾石、破碎岩、黃泥層等不良地質,極有可能出現塌方。沙子呷再次帶隊出征“老虎口”。排險加固、支護噴漿,連續戰鬥2個多月後,他們成功突破坍塌地段,為陣地穿上堅固“鎧甲”。
14次擔任突擊隊長,20多次戰勝塌方,沙子呷5次立功,有的官兵打趣道:“説是導彈兵,可我們連導彈長啥樣都沒見過,幹得再好有啥用?”
能衝能幹、敢打敢拼的沙子呷成為全旅官兵眼中的“陣地鐵人”。他反思: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再也不能拼體力耗時間、打“人海戰術”,要靠科技鍛造“智慧工兵”。
沙子呷把工程部隊的歷史“搬”進陣地,講給大夥聽:參與建設了人民大會堂、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第一顆原子彈塔架等“國字號”工程,為“導彈家族”建陣地、鑄“劍鞘”……
在岩層深處打硬仗、打惡仗,留下了一道道“戰傷”的沙子呷認為:“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靠的是技術條件。”
這位“陣地鐵人”也是一名過硬的“礪劍尖兵”。
某一項重大國防工程開建,工期緊、要求高,卻因地質複雜推進緩慢。沙子呷打破傳統施工模式,大膽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推行大數據精確掌控進度、無線遙控智慧化施工,先後探索總結13項新工藝工法,引進9種新型機械裝備,刷新多項施工紀錄,提前完成施工任務。此“役”完勝,沙子呷戴上一枚金燦燦的二等功獎章。
岩爆是個施工難題,容易造成塌方險情。沙子呷牽頭組成岩爆防治攻關小組,探索出超幅員掘擴、全斷面強支護等辦法,量身打造“一炮一錨一噴一編筋”的施工流程,有效破解岩爆難題,施工安全和品質效益同步提升。
近年來,備戰打仗“擂鼓催徵”,陣地建設任務越發緊迫。沙子呷領銜研發出平頂滑模臺車、可伸縮拱架、滑移式分漿器等20多項管用實用革新成果,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助推多種新型導彈早日“亮劍揚威”。
2019年12月,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頒獎儀式上,沙子呷披紅戴花,與妻子莫小梅共用“高光”時刻。戰友們給予他這樣的讚譽:是翱翔在岩層之下的彝族雄鷹,更是新時代的導彈“築巢人”。
“夢想扎了根,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從彝寨“放牛娃”到全國人大代表,沙子呷用行動感悟信仰的力量
彝寨老屋,鄉親圍坐;一壺陳茶,話題熱絡。
今年6月,參加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沙子呷,帶著“兩會”精神回到家鄉,從“抗擊疫情化危為機”到“軍民同心脫貧攻堅”,宣講深入淺出,妙語金句不斷。
母親羅子各聽後,笑著説:“兒子已不是當年的放牛娃了,這個全國人大代表沒白當。”
沙子呷從軍18年,轉戰大半個中國,常年與大山岩石為伍、與鋼筋水泥為伴。苦過、累過、哭過、笑過……沙子呷不曾懈怠過。他説,“我的夢想扎了根兒,就是當好兵。”
6歲那年,沙子呷的一雙球鞋爛了邊。父母省吃儉用要給他買雙新鞋,他卻軟磨硬泡換成一頂綠軍帽,要成為威武神氣的“孩子王”。15歲那年,沙子呷在全鄉“火把節”上奪得摔跤、騎馬兩項第一,並誓言一定要報名參軍,卻因為年齡不夠未能如願。
兩年後,沙子呷終於穿上軍裝。
離開大涼山那天,寨子裏80多戶人家湊了78塊錢,給他作路上“盤纏”,30多位鄉親走了40多裏山路到車站送他。作為黨員的母親千叮嚀萬囑咐:“部隊是培養人的地方,一定要入個黨再回來!”
剛到部隊時,沙子呷漢字認的得不多,最頭疼就是理論學習,想著法“溜號”。指導員找他談話:“天天喊著聽黨話、跟黨走,黨的創新理論就是黨的話,不學好理論還談什麼入黨?”一句話,嚇出沙子呷一頭汗。此後,他抱著字典學理論,對著資料做筆記,逐字逐句品讀信仰的味道。
他在給黨組織的思想彙報中寫道:黨在心中,渾身是勁,強大的動力源自黨的培養。
沙子呷不怕吃苦、敢闖敢拼在全旅出了名:入伍第一年當上副班長,次年當了班長,剛轉士官就代理排長。2005年,某重大國防工程開建在即,要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為導彈“築巢”。高寒缺氧、風沙漫卷,這次任務的難度可想而知。工程開工儀式上,沙子呷火線入黨,面對鮮艷的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
作為先遣隊員,沙子呷幾個月鉚在一線,戰塌方、排險情、破難題、趟新路,成為獨擋一面的業務骨幹。作為人大代表,沙子呷常思索如何為導彈工程兵建言發聲,曾提出規範大學生入伍的提案,今年又拿出了關於因國防工程建設犧牲官兵評烈士的建議。
沙子呷心裏清楚,入黨,是家鄉父老的深情囑託,也是自己的奮鬥目標。
他説:“人有信仰才有力量。夢想扎了根,人生之路就能越走越寬。我就把自己化作一粒沙,築進這一個個導彈陣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