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國共成長|三代軍人,相聚在青春起跑線上

發佈時間:2019-09-27 01:44:13    來源:中國網    作者:張倚銘    責任編輯:吳亮

小時候,爺爺和父親總愛在茶余飯後“秀”從軍經歷。爺爺喜歡“秀”體能,他與持刀歹徒搏鬥、夜襲制毒窩點、追擊暴恐份子等故事我雖早已爛熟于胸,但每次聽來仍會激情滿懷;父親喜歡“秀”技能,一聊起維修轟炸機的故事,他的眼神總會散發出堅定而自豪的光芒,在他聲情並茂的講述中,我每次都沉迷其中。

在兒時的記憶中,爺爺總是昂首挺胸走路,雷厲風行幹事,無論走到哪兒,手上總喜歡提著一個笨重的磁帶收音機,走累了,就在路邊長椅上坐下來,放一首《咱當兵的人》,伴著慷慨激昂的旋律給我講當兵的故事。爺爺説,60年代,中國還很貧窮落後,許多青年都想參軍報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青春,爺爺同樣不例外。那個時候的軍裝,不僅象徵著一份榮譽,更象徵著一份尊嚴。為了爭奪榮譽、捍衛尊嚴,無論條件多麼艱苦,訓練多麼殘酷,爺爺和戰友們總是咬牙堅持、微笑面對。

印象最深的故事,便是入伍不到一個月的爺爺接到上級緊急通知,受命去大山深處伏擊制毒窩點。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五個饅頭和一壺水,一潛伏便是十幾個小時,直到聽見衝鋒號,便立馬打了雞血般跳起來衝進窩點,一個人徒手放倒3名嫌疑犯。此時挎包裏的饅頭已經硬成石塊,水已經凍成冰坨,但為了不暴露自己的位置,一口饅頭也沒吃,一滴水也沒喝。爺爺説,這是他青春旅程中最美麗的足跡,當然,這也是我從小立志參軍入伍的源源動力。

圖為張倚銘父親的軍裝照。

搬家以前,父親是街坊鄰里出了名的“維修工”,哪家下水道堵了、燈管壞了、門把松了,一個電話打過來,父親總是熱心的到府維修,這種心靈手巧的細活兒與父親高大魁梧的形象格格不入,但我又不得不承認,父親的維修技術堪稱一絕。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這得益於父親曾是海軍航空兵某部的一名機務人員。維護戰鷹安全是他工作的全部,甚至高過於自己的生命,因此父親每次在家修完東西,總會驕傲地對我説——當年維修戰機都不在話下,更別説維修這些小器件了。當然,維修戰機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個螺絲釘輕微的鬆動,一個零件一毫米的擺放誤差,一個葉片上小小的裂縫,都可能導致一次嚴重的飛行事故,甚至要了飛機和飛行員的命,父親總是津津樂道地回憶:“我18歲的時候那可是活力四射,每逢戰機落地,無論是困乏的深夜還是炎熱的午後,我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檢修,葉片上沾的一粒土,螺絲釘少轉動一圈,都逃不過我的‘火眼金睛’。”

圖為張倚銘父親的軍裝照。

“人民的海軍向前進,保衛祖國海洋信心強……”每逢週末,父親總會取出那套珍愛至今的水兵服擺在床上,並坐在床邊用吉他彈唱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父親常説,現在祖國的和平安寧與人民的幸福生活,得益於一名名軍人為了國防建設紮根軍營、奉獻青春,那個時候,雖然一日三餐都是饅頭和白菜肉丁,宿舍常常漏風漏雨,但每名戰友都感到幸福和自豪,因為他們都堅信,唯有奉獻與奮鬥,才能收穫美麗的人生。這身水兵服就是父親青春無悔、綻放自我的最好證明,也是我成長路上前行的指路明燈。

圖為張倚銘在軍校時期的照片。

18歲,在我人生的轉捩點,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武警工程大學,尋著爺爺與父親的足跡,相聚在青春的起跑線上,接過“奮鬥”的接力棒,為強軍事業繼續奔跑下去。父親曾來學校看望我,走在鳥語花香的美麗校園,看著先進齊全的訓練器材,體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吃著香脆可口的飯菜水果,聽著鏗鏘有力的《強軍戰歌》,父親連連感嘆:“想當年我們擠在學習室裏聽廣播,和戰友搶著場地訓練,一日三餐饅頭白菜,哪兒有你現在這麼好的條件?你聽,連營區播放的歌曲都變得更加自信豪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如今,改變的是日益美好的生活環境,不變的是青春的奮鬥底色、青年的強軍夢想和深沉的家國情懷。

我現在是武警甘肅總隊白銀支隊的一名宣傳幹事,無論是“魔鬼周”、野營拉練現場,還是官兵學習、娛樂時光,我總會帶著相機捕捉精彩瞬間,隨後在電腦上敲下一行行新聞報道與心得體會。每次文章一發佈,我總是第一時間轉載給我的父親,分享成績的同時也是為了證明——你看,兒子還不賴吧?

收藏著這些成績,若干年後,我也會給我的孩子講我成績背後的故事,那個時候,父親負責“秀”技能,我就負責“秀”才能吧!

(張倚銘 供稿)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