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生命之光為強軍“旋轉”

發佈時間:2019-09-12 23:10:08    來源:中國網    作者:吳亞軒 等    責任編輯:謝露瑩

——追記中國鐳射陀螺奠基人、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龍院士

中國網軍事9月12日訊(記者 謝露瑩 通訊員吳亞軒 楊偉華 趙欣)2019年4月23日,中國,黃海。蒼茫海天間,艦陣如虹,白浪如練。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登陸艦群、輔助艦群、航母群破浪駛來,接受統帥習主席檢閱。這是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中最為壯觀的一幕。

挺進深藍的壯美航跡,離不開一個僅手掌大小的尖端儀器——鐳射陀螺。它的誕生,歷經20餘年艱苦攻關;它的應用,經過40餘年漫長跋涉;它的“生命”,和一個人緊緊相連。

他,帶領團隊在重重艱難險阻中,開闢出一條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研製鐳射陀螺的成功之路,使我國成為全世界第四個能獨立研製鐳射陀螺的國家。

他,在臨終之際,唸唸不忘的,仍然是鐳射陀螺。

他,就是中國鐳射陀螺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

中國鐳射陀螺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

自主創新,方寸之間鑄重器

鐳射陀螺,是自主導航系統的核心部件,被譽為現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因為整合眾多尖端科技,這個方寸大小的儀器極難研製。1971年,當錢學森將兩張寫著鐳射陀螺大致原理的紙交給學校時,中國在該研究上已兩次受挫。

要依據紙上描述造出實物,無異於讓一個從未見過火箭的人去設計登月火箭。這兩頁紙所代表的難度,堪稱世界級“密碼”。誰是那個能破解錢學森“密碼”的人?他就是高伯龍!

數理功底極其深厚的高伯龍,通過大量計算,反推出鐳射陀螺的若干關鍵理論認識和結論,提出了我國獨有、完全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借鑒的四頻差動陀螺研製方案。同年,在全國鐳射陀螺學術交流會上,進入該領域不到一年的高伯龍一鳴驚人——依照我國目前的工藝水準,如果繼續仿製美國,想在十年內有所突破都不可能,只有四頻差動陀螺因為降低了工藝難度,最有可能實現!此言一齣,四下譁然,一個“新人”,憑什麼口出狂言?但高伯龍用紮實的理論和計算説服了與會的眾多專家。

次年,高伯龍所著《環形鐳射講義》出版,該書是我國鐳射陀螺理論的奠基之作。直到今天,研究鐳射陀螺的人不學這本書,就不敢説入了門。

理論解決後,工藝難題如連綿高山,高伯龍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攀登。幾乎每一個攻關都是從零開始,而其中最難攻破的是鐳射陀螺的“命根”——光學薄膜。在對它發起衝鋒之前,高伯龍首先要解決沒有檢測儀器的問題。靠肉眼無法分辨膜片是否符合要求,國內國外的儀器都不符合需求,高伯龍採用全新的方向,設計出一種符合我國實際、具有原理創新的測量儀器——DF透反儀。它的面世引發國內同行熱烈反響,為停滯不前的鐳射陀螺研究打開新局面。高伯龍的創新精神,從DF透反儀上可見一隅。

攻關之路多險阻。1984年,實驗室樣機鑒定通過之時,一陣“涼風”襲來。由於美國徹底放棄同類型鐳射陀螺研製,國內質疑四起。有人説高伯龍:“國外有的你們不幹,國外幹不成的你們反而幹”。經費短缺,窘境下的高伯龍從不言放棄。他知道美國在最初就犯了結構上的原理錯誤,而自己的方案無此問題。

1  2  3  4  >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