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荷蘭“慰安婦”的傷痛回憶》出版 首度披露“慰安男”

發佈時間:2019-09-10 17:45:32    來源:中國網    作者:辛聞    責任編輯:謝露瑩

《被折斷的花朵:八個荷蘭“慰安婦”的傷痛回憶》新書發佈。

中國網9月10日訊 9月8日,第三屆軍事史視角下的中國抗戰學術研討會暨全球史視野下的九一八歷史文獻工作坊在京召開。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等30多位近代史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議期間,舉行了《被折斷的花朵:八個荷蘭“慰安婦”的傷痛回憶》新書發佈會。

本書作者是荷蘭著名社會活動家、二戰史研究專家瑪格麗特·德弗瓦德維勒。她一直擔任荷蘭日軍性暴力受害者的保密顧問,經過長期採訪,在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後,她將8位荷蘭“慰安婦”的慘痛經歷公諸於世。本書一經問世便在歐洲和日本産生巨大影響,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專門致信荷蘭首相威姆·考克,就日軍對荷蘭籍“慰安婦”的暴行表達歉意。

本書隸屬於《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二輯。叢書聚焦日本在二戰期間在中國以外地區的戰爭暴行,由重慶出版集團與季我努學社共同打造。叢書之前出版的書目包括:《地獄航船:亞太歷史中的“海上活棺材”》,《不義之財:日本財閥壓榨盟軍戰俘實錄》,《太陽旗下的地獄:美軍戰俘修建緬泰死亡鐵路秘聞》,《樟宜戰俘營:1942—1945》,《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日本憲兵隊秘史》。自2015齣版以來,叢書陸續獲得國家“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圖書稱號,及中宣部與新聞出版總署“100種抗戰經典讀物”稱號,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據重慶出版集團北京華章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琥介紹,《被折斷的花朵》記錄的是日軍對荷蘭“慰安婦”的性暴行,在學術價值上具有填補國內空白的意義,同時這也是一本拋磚引玉之作,希望更多的國內學者關注日軍在二戰期間在東南亞對當地人民及西方國家戰俘、平民的暴行。秦琥表示,華章同人將繼續與季我努學社密切協作,拓展國內學者對於日本戰爭暴行的關注範圍,希望國內學者能夠將關注視角投射到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

《日本戰爭罪行叢書》策劃人、季我努學社社長范國平介紹了本書的翻譯、出版過程。本書能夠在大陸順利出版,要感謝當今在西方文學界最有影響力的三位華人女作家之一的王露露女士的幫助。王露露女士發現並向學社推薦此書,並幫助出版社獲得了版權。本書最初是從日文譯本進行翻譯的,後來又找到了荷蘭語原作進行補充翻譯。日文譯者李越、焦紅梅、田野與荷蘭語譯者劉曉敏老師進行了認真翻譯和校對,單單校對本書就進行了6遍。

與會專家學者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學者們一致認為:本書翻譯品質非常高,揭露的日軍戰爭暴行具有填補國內學術界研究空白的意義。本書描寫的內容觸及人的心靈,作者將“慰安婦”的傷痛記憶進行昇華,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思戰爭的範本。

《軍事歷史》雜誌副總編輯劉向東認為,本書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它啟發中國讀者如何去看待戰爭創傷——本書不僅關注戰爭期間的日軍性暴行,更將大量篇幅用於描述戰爭結束後性暴行對於“慰安婦”生活的長期影響。個人史的敘事手法,更加真實打動人心。

著名軍事史專家、《長征》總撰稿、國防大學副教授劉波認為,本書從個人視角發掘歷史,展現了微觀歷史視野下的個體在戰爭時期和戰後的生存狀態,真實呈現出了某些“慰安婦”在惡劣生活環境下的的複雜心態,將本書上升到了戰爭倫理的高度。同時,本書深化了國內學者對於日軍性暴力的認知。比如,本書提到了“慰安男”,四名12歲左右的男孩成為了日軍性暴力的受害者。這樣的事實在讀者的閱讀體驗中,是罕見的,能夠讓讀者對於日本戰爭罪行有更深刻的思考。

著名日本史專家翟新教授將本書揭示的戰爭主題進行了深化,他提醒國內學者,既不能將眼光局限在國內,也不能將“慰安婦”問題簡單化、單一化,需要將眼光放到國外,需要意識到“慰安婦”問題的複雜性。本書揭露 “慰安婦”問題的國際性視角特別值得國內學界關注。

《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二輯尚有《侵略的證言:日軍在港戰爭罪行》與《從人到鬼,從鬼到人:日本戰爭罪行與中國審判》等兩本書待出。這兩本書目前已經全部完稿,將於2020年全面抗戰勝利75週年之際與讀者見面。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