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兵折將 慘澹收場:美媒盤點美國5次災難性戰爭

發佈時間:2018-12-04 09:02:55    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露瑩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1日發佈的題為《美國曾5次動用武力(結果事與願違)》的文章稱,美國一直是並將繼續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然而,即使是超級大國也會犯導致戰略失誤和名譽受損的錯誤。美國也不例外。

文章稱,華盛頓的決策者有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最有獻身精神的軍隊可用,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有危機爆發就應動用這支軍隊。事實上,當代歷史屢次表明,若沒有明確、可實現的目標來指導戰略,部署美國的硬實力就會是任務蠕變、戰略偏移和浪費錢財的前奏。

1.越南(1962至1975年)

美國歷史上負面意義最大的戰爭莫過於美國在越南長達10多年的軍事介入。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向南越政府派出顧問團之舉演變成一個難以脫身的泥潭,最終使美國國庫枯竭,導致5.8萬名美國軍人死亡,激起相當大一部分美國人反對自己的政府。

2.黎巴嫩(1982至1984年)

到1982年時,黎巴嫩不再是一個獨立國家。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敘利亞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各自支援將該國社會結構撕裂的不同民兵組織。出於再爆發一場阿以戰爭的擔心,裏根總統簽署了一項國家安全指令,批准美軍參加多國維和部隊,並把“增強黎巴嫩政府控制、管理和保衛其主權領土的能力”列為美國的正式政策。

然而,黎巴嫩是一個尚不具備和平解決條件的火藥桶,各區域性力量都在爭奪主導地位——巴解組織的部隊遲遲不撤出,敘利亞軍隊拒絕離開,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為真主黨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目標。一名美國飛行員被俘虜給予了本就反對此次出兵的議員們更多政治籌碼來主張全面撤軍。1984年春,裏根照辦了。

3.伊拉克(2003至2011年)

雖然美國軍隊的傷亡遠不及40年前在越南那麼慘重,但美國攻打和佔領伊拉克將永遠被稱為美國自越戰以來最大的外交政策災難。攻打該國的目的,即推翻薩達姆政權和在巴格達建立一個親美民主政府是基於一種無知的天真想法,即西方大國可以輕而易舉地在阿拉伯世界移植一套全新政體。

4.利比亞(2011年)

格達費針對其40年統治的和平抗議活動的行動迫使國際社會匆忙作出反應。2011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迅速通過一項決議,授權以包括動用武力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保護平民。然而短短幾週內,由北約領導的反格達費軍事聯盟從保護平民變成推動政權更疊。格達費在幾個月後被廢黜。2011年10月,格達費被反對派武裝殺死。

從那以來,利比亞一直是現實版《瘋狂的麥克斯》。得到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政府名存實亡,該國的石油礦藏引來各個武裝派別之間內訌不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卡達等地區大國都利用利比亞打自己的仗。這個國家已經成為從非洲向歐洲移民的跳板,攪動歐洲政治日益走向民粹主義。與此同時,美國的安全利益絲毫未得到實現。

5.阿富汗(2001年至今)

9·11恐怖襲擊事件使美國陷入悲傷與憤怒。美國人民想要正當的報復,布希政府迅速給了他們。到2001年12月,為“基地”組織提供庇護的塔利班政權被消滅。

華盛頓沒有在幹完活兒以後就收拾行李回家,它在沒有幾個美國人聽説過的這個國家開始了一項“社會科學實驗”。目標不再集中于清除“基地”組織余黨,而是集中于從頭開始建立一套中央集權的西式民主制度。美國大兵現在充當著一個全新政治秩序的守護者。

17年過去了,阿富汗處境堪憂。該國至今還有1.4萬名美軍。阿富汗政府幾乎完全依賴外國資金,其軍隊始終受困于領導不力、戰術拙劣、軍官腐敗、武器短缺且幾乎毫無後勤能力可言。自2015年以來已有近3萬名阿富汗軍人喪生,這一自然減員率讓許多阿富汗人一等服役期滿就退伍。許多人等不及,於是開小差逃走。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簡簡單單卻意義重大:假如美國計划動用武力或介入戰爭,那最好有實際可行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它是萬般無奈下的最後一招,而且最好是關係到美國的重大國家安全利益。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