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鐵血男兒”杜富國

發佈時間:2018-11-26 09:42:55    來源:中國網    作者: 謝露瑩 吳亮    責任編輯:辛聞

杜富國排除的1枚反坦克地雷。楊萌 攝

生死時刻,他説:“讓我來”

從八里河到天保口岸再到老山雷場,戰士們在當年戰火最為激烈的地方每天重復地工作——爆破、探雷、勘查、拆除、移走危險物。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作業組長杜富國和戰友艾岩在麻栗坡縣猛硐鄉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掃雷時,發現一枚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

“你往後退,讓我來。”杜富國説。

艾岩接到命令往後退了不到3米,手榴彈就爆炸了。

就是在那一個晌午,老山上還是那麼霧氣濃重,突然傳來的巨響,讓一起作業的戰友們愣住了。

杜富國正在清理彈體周邊的浮土,手榴彈突然發生爆炸。在爆炸瞬間,杜富國下意識地把身體倒向了艾岩所在的那一側。

“我的臉部和耳部能感受到爆炸産生的衝擊波,耳朵已經聽不見聲音了,想叫也叫不出聲,腦子一片空白,什麼也不知道。我…我我…是他救了我的命!”艾岩事後回憶道。

杜富國負了重傷,失去雙眼、雙手。

得知此事,在猛硐鄉土生土長的鄉長盤院華幾度哽咽:“杜富國他們來到我們這,付出太多太多了,他們是當代的老山英雄。”

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中越邊境“雷患”顯現,戰爭中遺留下來了大小不等、斷續分佈的百餘個混亂雷區。盤院華在採訪仲介紹,猛硐的山林地適合種植茶葉、草果,但全鄉2萬畝茶園,有8000畝在雷區,群眾不敢進去耕種,只能撂荒。雷區太多太險,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遊告訴中國網記者,雷區中既有防步兵、反坦克地雷,又有木質、鐵殼、塑膠地雷,還有大量炮彈、手榴彈等爆炸物。

中國軍隊在這進行了三次大面積掃雷和一次勘界掃雷。“部隊進駐當地掃雷,為了就是還給百姓們一片安全肥沃的土地,我們將土地移交給村民耕種,目前已經産生效益。”掃雷大隊政委周文春説。

在山高坡陡的雷區,掃雷兵只能用探雷器掃、用手排。誰多排一顆雷,承受的危險就多一分。這個淺顯的概率原理,任何掃雷兵都清楚。

面對危險,杜富國卻總是讓同組作業的戰友退後。生死一瞬,捨身一擋。他説:“讓我來。”這是杜富國負傷時對艾岩説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杜富國平時對戰友們説的高頻語句。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