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軍旅影視劇伴我軍旅行

發佈時間:2018-08-07 10:24:46    來源:中國網    作者:歐春芳    責任編輯:謝露瑩

中國網軍事8月7日訊 軍隊的每一個崗位都是守護和平、服務打贏的戰位,立志崗位成才,立足崗位奉獻,提高崗位能力,是對每一個軍人的基本要求。作者從一名通信戰士成長為上校軍官、軍隊指揮學博士,並用較短時間實現了由基層部隊工程技術骨幹向軍隊院校學術科研工作者的成功轉型。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作者都能夠儘快把工作幹明白,努力把工作幹精彩,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評為集團軍“優秀黨員”、軍區“作戰部隊工程技術骨幹”、省科協“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本文記錄了作者與軍旅影視劇的不解之緣,在每一個艱難時刻,總會有那麼一部劇,讓她明晰方向、積聚動力。

雖然從小生長在軍營,但是真正讓我立志成為一名軍人的卻是一部電視劇——《凱旋在子夜》。當年的我希望自己能夠像劇中的女主角江曼一樣,把青春獻給軍營,為國戍守邊防。進入部隊後,軍旅影視劇伴我一路成長,從戰士到上校軍官,在許多迷茫、徬徨甚至消極的時刻,給了我精神滋養,鼓勵我發奮圖強、永往直前。

1996年軍校畢業,我被分配到駐守改革開放前沿的嶺南某部。這裡軍地反差非常大,工作生活環境又與此前服役的省軍區相去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紮根軍營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此時正好上演了一部電視劇《和平年代》,劇中有一位近乎純粹的“職業”軍人——秦子雄,在百萬大裁軍的洪流中,寧願從大隊長降職為營長,也要留在部隊與他的兵在一起。他成為我學習的榜樣。

2002年初,父親來駐地探親期間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讓我與家人猝不及防,懊悔加自責,精神上極度消沉。3月中旬,正在老家休假處理後事的我,意外地接到了提前歸隊的通知:參加集團軍集訓隊,備戰即將在6月舉辦的軍區競賽。由於一時未能從悲痛中緩過勁來,集訓初期自己的狀態不佳、效果也不好。“五一”前集訓隊長訓話,自己好像只聽到了一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知道,這句是説給我聽的。那個長假,我沒有離開集訓隊半步。頭兩天看了一部電視劇《光榮之旅》,劇中男主角賀援朝的一些境遇與自己竟有幾分相似。而他對於事業的那份熱愛、執著與堅定,從來不會因為個人生活的變故而有所改變。接下來的日子,我心無旁騖,潛心向學,經過多次單人對抗訓練,最後被確定為集團軍參賽隊4人組唯一參謀成員兼場上隊長。競賽中,團隊成員配合默契,一路過關斬將,在14個參賽隊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個人因決賽階段的突出表現被評為“優秀答辯手”,榮立了三等功。

2004年,帶著豐富的基層部隊工作經歷,我來到武漢通信指揮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這一時期,《亮劍》中李雲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過人膽識,《在那遙遠的地方》“缺氧不缺精神”的崑崙山精神,《沙場點兵》“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實戰化訓練宏大場面,《幸福像花兒一樣》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交織的細膩筆觸……

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更加熱愛軍人這份職業。碩士畢業後,我被選留學院的雜誌社從事軍事學術期刊編輯工作。從作戰部隊工程技術人員轉型為院校編輯出版工作者,對我來説,難度確實不小。而這一年正好播放了一部電視劇《大校的女兒》,女主人公韓琳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啟示。在偏遠的海島上,她努力學習、筆耕不輟,先被送學後又調到軍區從事文藝創作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總是全力以赴,經常到部隊體驗生活,赴部隊代職,創作出一個又一個接地氣的優秀作品。我這個大校的女兒,也決心把努力奮鬥作為迎接挑戰的最佳姿態。

幾年後,我順利地通過了全國出版專業中級資格考試,2014年還被湖北省科協評為“創新源泉工程”科技期刊優秀編輯。

在軍隊院校工作,與基層部隊的最大不同就是八小時之外相對自由。然而環境的改變,並沒有改變我對軍旅影視劇的偏愛。十年來追過不少劇,在一些重要的時刻和場合也總會想起一些劇。去年7月30日,建軍90週年朱日和“沙場閱兵”,身著迷彩的統帥向全軍將士發出號令,不由地就想起了十年前的電視劇《沙場點兵》,耳邊還隱約回蕩起騰格爾演唱的主題曲《帶我飛吧》:誰持利劍爭鋒在決勝千里的沙場,斬落了征程又上路,聽風在吼,軍號響……

我曾經認為,沒有接受過戰爭洗禮的軍人,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人。現在我知道,軍人不只是為了戰爭而存在,也是為了和平而存在,直面戰爭,練兵備仗,守護身後的和平。(作者為火箭軍指揮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