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鯊”背後鑄翼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

發佈時間:2018-08-03 10:18:57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張新 符馬林 田博 張西成    責任編輯:藺凱伊

“我們搞飛機的人,要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努力”

  照片提供:王 鋒、周翌勳、夏榕澤

縱觀世界航空史,艦載機的發展歷程充滿磨難。國外艦載機研製過程中,墜機事件時有發生。有人稱,駕駛艦載機是“刀尖上的舞蹈”,足見艦載機起降時的驚心動魄。

為確保殲-15各項性能穩定,團隊成員潛心研究,突破了一道道難關,闖出了一條條新路。

對艦載機而言,惡劣的海況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關隘,一起一落間,關乎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位於殲-15尾部的攔阻鉤設計是團隊創新的亮點之一。在戰機降落的瞬間,它可以幫助飛機短時間內減速至零。

好的設計,需要完美的工藝來實現。單單是艦載機獨有的攔阻鉤,就要解決材料、焊接、熱處理等多個難題。在攔阻鉤的製造過程中,傳統飛機製造的焊接工藝很難達到要求。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師李福説:“由於攔阻鉤焊縫比較多,焊接後變形量比較大,會導致攔阻鉤很難鉤到攔阻索。”最終,團隊成員經過反覆試驗,採用新材料及新工藝解決了這一難題。

折疊機翼是殲-15艦載機設計的又一個創新點。折疊機翼結構件的製造難度很大,需要非常高的加工精度,是艦載機項目成敗的關鍵。

折疊機翼要滿足可靠性,就必然以承受更大的自重為代價。飛機作為三維運動的物體,重量每增加1%,性能就下降1%,這是一個魚和熊掌難以兼得的問題。孫聰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説:“我們搞飛機的人,要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努力。”

這是一場硬仗。承擔折疊結構件研製任務的團隊成員清楚,他們肩負的是國家使命,他們的作為,關係著中國航母事業的發展。面對生産加工中需要攻克的諸多技術難題,他們展開了一場攻堅戰,與工藝人員探討工藝修改方案,完善加工程式,最終,創造了中國航空機械製造領域裏的一個個新的高度。

有人説,飛機裏充斥著大量互相“矛盾”的東西。對於研究結構的人來説,希望它安全可靠;對於鍛造強度的人來説,追求它堅不可摧。要想兼顧結構和強度,勢必要增加重量,犧牲一部分性能。這就需要總設計師在諸多的“矛盾”中平衡、折中。

什麼是創新?按照孫聰的理解:不走尋常路。

在“飛鯊”身上,很多新技術得以運用。比如,團隊在設計“飛鯊”時,採用3D列印技術加工鈦合金材料。在滿足“飛鯊”製造要求之外,也為我國鈦合金3D列印技術提供了寶貴經驗。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