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基地的黨建工作,如何轉變為戰鬥力?

發佈時間:2018-07-03 15:05:05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丁張勇 付凱 洪慶任    責任編輯:金玉澤

春風化雨潤無聲,一枝一葉總關情——

“微小陣地”寫傳奇

夜間收油。周涵 攝

一個編制只有8人的轉運班,何以能夠創造每人平均年棧橋工作時間超過2000小時,連續27年榮立集體三等功的奇跡?

一個任務繁重、作業條件艱苦的小小平臺,為何能夠成為優秀士兵爭相角逐的賽道?

探尋這些“傳奇”背後的奧秘,現任班長陳奕清一語中的:堅強黨組織。

陳班長口中的黨組織,指的是他擔任組長的黨小組。7年前,他從前任班長手裏接過這個已經連續20年榮立三等功的光榮集體時,只説了一句話:“我會像你那樣,帶著大家一起幹,把光榮傳下去!”

轉運班夏季頂著槽車內近60度的高溫,冬天迎著棧橋上刺骨的江風,油氣侵蝕,皮膚瘙癢,許多官兵都有慢性職業病。任務怎麼完成?轉運班的“傳統”是班長帶著黨員幹,黨員做給團員看。歷任班長都同時擔任黨小組長,在大項任務中衝在前,幹在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有一年因業務急需,罐區要在短暫的時間裏進行清罐,清罐在高溫下進行,危險性大,容易發生中毒事故。為了不影響正常油料收發,早日完工,每次作業,班長都要衝在前頭,率先進罐,帶頭清掃,直到最後一個離罐。多年來,他們一直把黨小組作為嚴格黨內生活、解決黨員問題的“前沿陣地”。建立“互學、互幫、互教”小組,工作間隙穿插召開“棧臺小組會”,在思想互助中充分發揮黨小組的人心凝聚、訓練提速、戰鬥合成、管教相長的功效。

不一樣的崗位,同樣的情懷。在基地,把黨小組作為錘鍊黨性、凝聚兵心士氣的“微平臺”已成常態。船運大隊機電班長朱金濤,前年奉命與三位戰友去廣東順德驗收新裝備,因裝備性能不穩定突發火災,3名在甲板上救火的黨員卻找不到戰友馬偉根的身影,他們衝入燃燒的船艙,特別是上身已經嚴重燒傷的黨小組長朱金濤,拎起救生斧,劈開艙門,救出了被困在機電艙裏的小馬,自己卻三次被下“病危通知書”,留下了全身超過40%的燒傷疤痕。

關鍵時刻頂上去,源於平時過得硬。朱金濤,這個優秀的機電班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打造了一張亮麗的名片——“金濤小組”。他告訴記者,五年前,正是一位即將轉業的老班長,用一個晚上的堅守,讓他感受到了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那是在浙江某海域執行演習任務,朱金濤所在船的錨燈出現故障,斷斷續續修了好幾次,始終不穩定。一位新同志説,折騰了大半夜,反正也快天亮了,要不就算了吧。那位即將轉業的老士官則説:“錨燈關係到全船的安全,我哪怕就是拿著手電筒站在船頭,也要熬到天亮……”那一刻,朱金濤被深深地震撼了。

朱金濤繼承了班長的好作風,以自身過硬素質帶出過硬隊伍。上士小魯入伍以後一直不安心,但腦子活,領悟能力強,學技術非常快。轉改士官時,作為技術骨幹保留下來,與朱金濤分在了一個黨小組。每天朝夕相處,朱金濤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他,如今,小魯也入了黨,挂上了上士軍銜,成為船隊的技術骨幹。

<  1  2  3  >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