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擔當|軍事科學院某藥物研究所迎難而上

發佈時間:2018-05-22 15:40:03    來源:中國網    作者:謝露瑩 邵龍飛 劉徵雲    責任編輯:金玉澤

研究所黨委議研議戰議訓。熊壘 攝

中國網軍事5月22日訊(記者 謝露瑩 通訊員邵龍飛 劉徵雲)流感、毒品、抑鬱症……軍事科學院某藥物研究所針對影響公共衛生安全和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課題,越是艱難,越是前行,系列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前不久,一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微信朋友圈。很多人感嘆:小小流感如此可怕。

流感病毒變異性高、傳播迅速、危害性極強。100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曾奪走全世界近4000萬人的生命。

2003年春天,“非典”病毒肆虐。李松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將流行病毒鎖定為科研主攻方向,並很快取得相關進展。

軍人,時刻準備下一場戰爭。團隊前瞻佈局,將極有可能帶來重大疫情的流感病毒作為重點科研方向,自籌資金開展藥物預研。

“這些事又沒人逼著我們做,不如搞點其他課題,發點文章,評職稱晉職級都用得上。”面對年輕科研人員提出的疑問,團隊帶頭人李松的回答總是那麼堅定有力:“有機會為國家、為人民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我們的幸運!”

為了儘快製備出理想的藥物,團隊分成幾個攻關小組從不同路徑同時掘進。遇到思路分歧,大教授和小青年爭得面紅耳赤;卡在技術瓶頸上,所有人齊心協力一起攻堅;每取得一步進展,不管是假日還是淩晨,下一個環節立即跟進。

“荊棘叢中趟出一條血路。”這是一個新藥研發歷程的生動寫照。

當一年後各地H5N1禽流感疫情頻發時,我國尚無自主生産的抗流感特效藥。緊急接洽外國制藥公司,得到的答覆卻是:4年後才能供貨!

事關13億人口的公共衛生安全,等不及、慢不得!

關鍵時刻拿出關鍵藥品,責無旁貸,時不我待!

就在這個“卡脖子”的危急時刻,這個研究所出人意料地成為“關鍵先生”:自主研製的抗流感病毒藥物——“軍科奧韋”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全部臨床前工作。

國家有關部門緊急召開現場會,決定由研究所協助國家建設抗流感藥物生産線,完成50萬人份的國家和軍隊戰略儲備任務。

       以研究所尖端成果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研究項目獲得我國醫藥衛生領域首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軍事醫學研究院供圖)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連續奮戰100多個日夜,接連跨過17道工藝門坎,一舉建成年産能200萬人份生産線……

“關鍵時刻一鳴驚人,靠的是前瞻部署的戰略眼光和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蘇瑞斌所長這樣説。

2009年,當H1N1再次襲來時,李松團隊又一次創造奇跡:提高藥品産能30倍,僅用135天就完成2600萬人份的國家儲備任務,為國家節約採購經費57億元。

“護佑人民健康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感悟到科研工作的價值所在,團隊的青年人不再糾結個人名利得失。隨後幾年,他們又為兒童流感患者專門研發了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而帕拉米韋注射液的成功研製,更是改變了全球流感重症患者無藥可醫的困境。

手中有藥,心中不慌。從膠囊、顆粒劑到注射液,從世界首創工藝到建成全球最大産能生産線,我國現已成為全球抗流感藥物最為豐富、臨床治療保障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具備了應對任何規模流感的自主防控能力,擺脫了關鍵時刻防控藥品買不到、買不起、買不足的困境。

在國家禁毒鬥爭領域,這個研究所同樣功勳卓著。

毒品成癮快、戒斷難、復吸率高,其有關神經生物學機制及防治藥物的研究一直是世界性難題。

“復吸率降低10%,就等於挽救了50萬吸毒者,減少了40萬次刑事犯罪,拯救了50萬個家庭。我們科研進展取得一小步,就是解救他們的一大步!”

大事難事看擔當。研究員李錦盯上了這個醫學研究的“冷門”,一頭扎進去。

“板凳甘坐十年冷”,這句話在軍事科學院人人耳熟能詳。而李錦在這個“板凳”上一坐就是20年。

這是平平淡淡的20年,除了實驗室還是實驗室;這更是艱苦跋涉的20年,每一點進展都舉步維艱。夜裏十點半收工算正常下班,定期報告科研進展情況,凡是重大發現必須通過反覆驗證……這些不成文的規矩也伴隨了李錦課題組20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更不負有恒心之人。經過多年刻苦攻關,好消息不斷傳來:李錦被聘為我國首個戒毒領域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他的課題組研究發現了新的阿片功能調節系統,並首次證明此系統對阿片成癮和復吸具有明確抑製作用;與地方企業合作研發的防阿片復吸中藥新藥——斷金戒毒膠囊具有理想的脫毒、防復吸作用,且自身不成癮,近期獲得國家臨床批件……

應用萬億次集群電腦系統開展藥物篩選。劉徵雲 攝

抑鬱症——一度成為熱詞。該研究所在此症的防治上也拿出了沉甸甸的科研成果。

他們研發的巴戟天寡糖膠囊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准上市的中藥五類抗抑鬱藥物。與國外藥品相比,不僅見效快、藥效好,而且副作用輕微,兼具改善認知、增加免疫和抗創傷後應激障礙作用。

然而,最早參與研發該藥的羅質璞教授卻無法分享這一成功的喜悅。在巴戟天寡糖膠囊成功上市時,羅教授去世已經整整7年了。

前前後後18年的時間,以羅質璞、崔承彬、趙毅民、李雲峰、張有志等為代表的兩代人接力攻關,中間的波折不待言説。

“讓你做,你就做!”每每回想起導師羅質璞教授這句不容辯解的名言,李雲峰都不禁唏噓。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研製出國家急需的抗絲蟲病新藥益群生、抗結核病新藥異胭肼,到針對口腔疾病、有機磷農藥中毒、糖尿病研製的華素片、鹽酸戊乙奎醚、太羅……在聚焦軍事課題研究的前提下,我們在軍民通用研究領域穩健發力,瞄準影響公共衛生安全和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課題攻關,系列科研成果不斷涌現。”所長蘇瑞斌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

厚積薄發勇擔當,強國為民再加速。近年來,結合國家賦予的重大專項任務,該所新藥研發步入快車道。阿姆西汀及片劑等15個新藥品種接連進入臨床,抗流感、抗超級細菌等4個藥品獲得新藥證書。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