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物聯網構建聯勤保障“智慧之網”

發佈時間:2018-02-09 09:07:06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艷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在資訊化戰場上同樣適用。從近幾場戰爭實踐來看,聯勤保障早已成為影響部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座尚未探明儲量的“富礦”,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必將觸發聯勤保障建設的革命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依託物聯網技術,構建出一張聯勤保障的“智慧之網”。

   推動聯勤保障一體化

資訊化戰爭的基本作戰樣式是一體化聯合作戰,聯勤保障符合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基本要求,是各國軍隊後勤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物聯網可將聯勤保障與數字化戰場合二為一,實現聯勤保障與資訊化作戰一體化融合,進而實現聯勤保障結合作戰指揮提前決策、隨時部署,可極大程度優化現代後勤保障的流程和組織結構。

同時,物聯網還將實現跨軍兵種的一體化聯勤保障體系。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為保證武器裝備的高速運轉,通過建立地面燃料集結地、雇用油輪和空運航空燃油,實現了油料的高效補給。這得益於美軍借助數字資訊系統將採集到的油料需求資訊和配給資訊自動合成、綜合處理,已經具備了軍事物聯網用於聯勤保障的雛形。

   推動聯勤保障可視化

隨著軍事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實現聯勤保障態勢可視化,打造資訊化條件下的“透明戰場”將成為可能。借助形式多樣的感知設備,軍事物聯網可融合生成精確、完備、動態、多維的戰場聯勤態勢圖,輔助指戰員全面準確地了解戰場聯勤保障情況。通過對戰場聯勤保障的實時感知和智慧控制,有望廓清該領域的“戰爭迷霧”。

海灣戰爭結束後,粗放式的聯勤保障導致美軍在戰場上滯留了超過40萬噸剩餘物資。事後,美軍不得不打開清點其中的2.5萬個集裝箱,直接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運往戰區的每個集裝箱都加裝了無線射頻晶片,不僅加快了後勤裝備補給“從車間向戰壕”的運送,更實現了從“儲備式後勤”向“快遞式後勤”的轉變。通過借助物聯網技術構建“全球資産可視化系統”,美軍在戰爭中實現了對裝備物資的全程跟蹤和靈活調配,提升了戰場聯勤保障水準。

   推動聯勤保障精細化

隨著“非接觸”“非線式”等作戰樣式和“快吃慢”“遠制近”“高控低”等博弈思維的快速發展,直達精準的聯勤保障已成為物資消耗驚人的資訊化戰爭中爭奪勝負天平的關鍵籌碼。

射頻識別、二維條碼和智慧感知技術的實現,推動聯勤保障向“動態精確化”方向快速發展。一方面,軍事物聯網能在地點和時間上精確地向作戰部隊提供裝備補給,避免了多餘物資向作戰地域的混亂涌入,大大降低了聯勤保障工作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通過嵌入在各類裝備和武器平臺上的資訊傳感網路,可實時獲取戰場後勤需求,根據戰場態勢修改保障方案,實現對整個保障系統的精準控制。

美軍目前正在構建的“感知與反應後勤”系統,就是以物聯網為主體,將整個戰場空間的態勢感知、指揮控制和每一個用戶終端連為一體,形成透明、共用、精細、一體的戰場聯勤保障網路。

   推動聯勤保障智慧化

物聯網技術在聯勤保障領域的應用,可將大量的人力資源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據統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裝備存儲倉庫的智慧化管理,原來需要十幾人“忙活”一整天的工作,將來只要1到2人花上幾個小時就可輕鬆完成。由於物聯網技術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智慧對話”,因此在實現聯勤保障精確高效的同時,也促進了相關軍事裝備的智慧化發展。

目前,西方軍事強國已逐步將物聯網和感測器網路融入指揮控制系統中,愈發強調戰場態勢的實時感知與資訊的快速處理。隨著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增材製造、奈米材料等技術的“化學反應”,全自主化智慧聯勤保障裝備或將成為戰場後勤補給的主角。未來智慧聯勤保障裝備可向最近的維修中心自主發出零部件需求,各類聯勤保障裝備甚至還可混搭成後勤保障網,實現戰場聯勤保障的高效互聯互通。

當然,聯勤保障物聯網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依靠軍民融合,借助民用物聯網的力量助推軍事物聯網快速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抓緊研發軍事物聯網的加密解密、統一身份識別認證和動態授權管理等關鍵技術,同時採取有針對性的安全保護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依託物聯網構建起戰場聯勤保障的“智慧之網”。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