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平射迫擊炮打碉堡:用高粱稈套炮彈

發佈時間: 2017-12-11 13:35:16    來源: 中國軍網    作者: 宋濤    責任編輯: 謝露瑩

  八路軍攻克東團堡

抗日敵後戰場上,由於雙方在裝備、訓練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中國軍民一般很少主動實施攻堅戰,尤其在山地作戰中,攻方往往處於不利地位。雖然八路軍能憑藉山地獲得機動、隱蔽方面的優勢,但日軍在山地裏構築的防禦陣地也更加險要。需要強調的是,很多時候,戰爭的走向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特別是抗戰中後期,日軍大規模推行“囚籠政策”,蠶食敵後根據地,促使八路軍必須直面日軍設防據點,而從來不缺乏智慧的中國軍人就想出了種種攻堅的妙招。

不怕犧牲 勇於進攻

山地攻堅戰中,日軍據點一般都建在有顯著地形優勢的地方,同時日軍在據點內一般都有較高的警惕性,攻方的突然性效果無疑會下降。與此同時,由於重武器太少,使得八路軍在進攻日軍據點時往往面臨更大的傷亡,也更加考驗中國軍人的作戰意志和犧牲精神。

百團大戰中著名的關家垴戰鬥就是典型的例子。1940年10月,日軍岡崎大隊被八路軍包圍在孤立的關家垴,那是一塊方圓幾百米的山頂,北面是斷崖陡壁,下面是一條深溝,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只有南坡比較平緩,可作進攻路線,由於日軍在山上構築嚴密的防禦工事,使得正面強攻的八路軍遭受不小的損失,像第772團第1營撤下來時僅剩6人。但正是這種不怕犧牲的頑強精神成為勝利的保障,最終岡崎大隊基本被殲。用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的話説:“不能打硬仗的部隊,以後也沒有前途!”

同樣發生在百團大戰期間的東團堡(也稱東圈堡)戰鬥,則是另一場“頑強對頑強的典型戰例”。東團堡是日軍從河北省易縣通往察哈爾省張家口交通線上的重要兵站,並與其他據點呼應,是日軍封鎖晉察冀根據地的一個“釘子”。東團堡內築有上下三層的大碉堡、地堡、圍墻,外壕等,據守此地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的教導大隊,170余名成員全係精選出來的士官,戰鬥力頗強。

八路軍的進攻于1940年9月22日打響,戰況空前慘烈,日軍甚至用毒氣阻止八路軍進攻,又與八路軍展開白刃格鬥。但再兇悍的敵人也擋不住我軍的頑強攻擊,戰至25日夜,日軍除一名朝鮮籍翻譯向我方投誠外,其餘全數被殲,山窮水盡的日軍大隊長甲田率26名殘兵投火自焚,死無葬身之地。

1   2   3   4   下一頁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