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助力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發佈時間: 2017-11-22 09:38:05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謝露瑩

央視網消息:近日,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生院“紅山·博學講壇”舉辦了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為主題的學習講座會。會議邀請了中國文化研究會創新文化委員會主任李靜同志並作了“創新原理與方法”的學術報告。軍事科學院研究生院郭修起教授主持報告會,研究生院軍事科學院校區全體碩博研究生參加了學習。

研究生院郭教授在主持詞中講到,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這需要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民軍隊來保障和維護,而世界一流的人民軍隊必將是一支創新型的人民軍隊。因為不論是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還是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直至全面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都必須通過包括科技創新在內的全面創新來實現。因此,全面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科學高效的創新原理與方法,是大幅度提高軍隊創新能力、紮實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的關鍵舉措。今天的報告集中學習創新原理與方法,就是深入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人民軍隊的要求,聚焦軍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李靜同志在報告中首先對到會的各位軍隊幹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他説:“正是你們的存在和努力,才使十三多億的人民擁有和平享有安寧,也才使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發展中的民族和人民看到了享有人格和尊嚴的希望和曙光,你們是維護世界和平、保障全球總體穩定的最重要力量。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指出,要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開展偉大鬥爭。而軍事鬥爭是所有鬥爭形式中最高和最終的鬥爭形式,因而必須強化軍事鬥爭力量,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民軍隊。建設一流軍隊的主要方面是大幅度提高軍隊的創新能力,而提高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創新理論與方法。”

報告開始,李靜同志首先介紹了創新發展理念的本質和內涵。他説,在當前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漸突出的時代背景下,作為發展高級形態的創新發展,其本質在於依靠事物的質的開拓來實現發展。傳統發展作為發展的初級形態,其本質是依靠事物量的擴張來實現發展,但在資源供應趨緊、生態環境失衡的狀態下,這種資源依賴、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必須轉變發展模式,由資源依賴轉為創新驅動,由規模擴張轉入內生增長。通過資源質的提高實現發展就是通過提高資源效能實現發展。自然資源的量是有限的,但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所有資源的效能提高卻是源源不斷、永無止境的!“士為知己者死”,只要“知己”,士就可以為之去死。“物為識性者用”,只要“識性”,物就可能永無窮盡。

擴大開發資源的質有三種基本途徑。一是分解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而每一次分解的分解物和分解過程中的現象都具有與上一層次的聚合物完全不同的屬性和效能。這為創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資源和可能性。二是環境法。不僅人的品性是環境的産物,物質的屬性和特徵同樣也是環境的産物。我們給同一物質提供不同的環境,同一物質則會表現出不同的屬性和特徵,這也為人們的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可能性。三是結構法。與合成化學中的同分異構體一樣,同樣的要素按不同的結構組合起來,則會表現出不同的屬性和特徵,這同樣為人們的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可能性。人類的創新發展史就是不斷地突破資源量的約束而不斷地開發擴展資源的質的歷史。歷史和創新的新實踐使我們獲得一個新的認識,那就是自然和社會的資源的量是有限的,而其質則是無限的。這就為我們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宏觀理論支撐。

接著,李靜同志介紹了創新的工程模型即操作程式。創新是創造新的事物。而新不僅是指有新的形態,更指的是要有新的屬性。從對事物基本屬性即功能性、物理性和有害性的分析中,揭示出了事物的發展趨勢:功能性趨向於無窮大,物理性與有害性趨向於無窮小。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創新的基本概念,即創新是事物基本屬性的持續優化。事物沿著上述趨勢的發展運動是通過矛盾化、理想化、協調化、動態化、曲線化、合分化、微型化、自動化這八條路徑來實現的。這為人們的創新實踐指明瞭道路。任何創新都以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基本運動規律為前提。上述的事物運動基本趨勢和基本途徑是事物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因而也是創新工程的基礎指導理論。

在具體創新實踐中,該理論體現為確定事物創新目標時的“功能應有盡有,形態可有可無”的基本原則。以此原則確定了事物的創新目標後,就以一套“十字分析法”的創新思維模式進行思維分析。其中,一上的思維形式為“功能--需求分析”,通過這種分析來尋找滿足需求的最佳功能,這種分析越抽象越本質,進入選擇範圍的原理方法就越充分越廣泛,創新方案的優化程度也就越高。一下的思維分析為“功能--原理分析”,通過這種分析來選擇實現功能的最佳原理。可供選擇的原理越多,選出的原理適配性就越強,方案的創新水準也就越高。一左的思維分析為“系統--要素分析”,即在系統方案確定後選擇最好的要素方案,這個方案要保證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一右的思維分析為“系統--結構分析”,即在要素方案確定後,選擇最優的系統結構即要素組合方式,這個組合方式要保證要素效能最高。任何創新方案都是在這個“十字分析法”模式中誕生的。

在作了上述介紹和分析後,李靜同志還向大家介紹了創新工程的核心技術;問題發生原理和問題分析方法,問題解決原理和問題解決方法,知識資源功能分類和創新大數據以及創新路線圖等。

李靜同志最後總結道:掌握了系統的創新原理與方法,第一,我們就了解了世界上由人創造的萬事萬物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路徑,也就掌握了創新的基本方向。第二,我們就理解了在創新過程中首先會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的基本原因,也就掌握了搜尋這些原因的基本方法。第三,我們就知道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和基本方法,也就擁有了一個系統有效的創新方法庫。第四,我們就知曉了創新的基本程式和評判創新方案的基本標準。與傳統的大海撈針般的頭腦風爆、無限試錯方法相比,掌握以上述方式方法為基礎的創新方法,創新便會呈現出一個程式化運作的規範模式。將上述模式應用於創新實踐,我們將會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念;掌握創新道與法,試看天下誰能敵!

會後,李靜同志還就十九大提出的一些新理論、新觀點和學員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和交流。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