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常被派往衝突一線
廓爾喀士兵的名聲並非越響亮越好。以印度為例,根據1947年與尼泊爾和英國簽署的三邊協議,它可以徵募廓爾喀士兵參加針對“除印度教徒、非武裝人員和廓爾喀人以外的任何人”的軍事行動。目前,印軍有7個廓爾喀軍團,約3萬餘人。在印度與鄰國的衝突和對峙中,廓爾喀人常常被推向最前線,這在尼泊爾國內引發反對聲浪。
這讓《環球時報》記者想起一名中國老兵1962年的經歷。當時是中印衝突爆發前夕,印軍廓爾喀聯隊闖入中方控制區,這名老兵負責喊話警告對方,同時進行交流接觸。“我送他們國産牡丹煙、群英煙,他們高興地珍藏起來。我給他們唱我會的幾首印度電影插曲,如《流浪者》《兩畝地》。”這名老兵説,通過交流,他們大多數人明白邊界問題是中印之間的事,而他們只是為養家糊口。後來,印軍高層察覺到了,便用印軍本土聯隊與廓爾喀聯隊換防。
此次在加德滿都期間,《環球時報》記者受邀參加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舉辦的“洞朗對峙後廓爾喀雇傭兵招募問題”座談會。參會者有尼多個黨派及團體,發言火星四濺,與其説是座談,倒不如説是一場反雇傭兵招募的集會。
“廓爾喀雇傭兵招募流程應該立刻被取消!”尼共(毛主義)前地方發展大臣德夫·古隆的態度很堅決。他認為,廓爾喀雇傭兵決不能針對中國,尼政府應積極建設大型項目,為青年們提供就業機會,以免他們為了生計去印度或英國參軍。
然而,豐厚的薪金,讓尼泊爾年輕人難以抗拒當雇傭兵的誘惑。在被《環球時報》記者問到如何看尼泊爾青年被印度派到前線與鄰國對峙時,公牛俱樂部的教練拉瑪遲疑了一下説:“我們不希望戰爭。我們當兵是為生活所迫,我們知道可能會被派到前線,我們也知道印度跟巴基斯坦甚至中國都有邊界問題,但忠誠是我們的職責。”
在南達·辛格教授看來,尼泊爾應該退出與英國和印度簽署的徵兵協議,因為這違反尼泊爾的外交政策。他認為,尼泊爾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農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潛力巨大,尼泊爾可以和中國等國進行更廣泛的合作,廓爾喀青年也應該投身這些領域。“為什麼不這樣?尼泊爾人熱愛中國。廓爾喀青年應該有其他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有一個穩定的政府,這個政府必須有興趣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