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軍之聲
風過玉門固邊關
■楊萬信
邊海防是國家安全的一線屏障,軍人是守衛祖國邊海防安全的永恒界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在邊海防管控中堅持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強總體籌劃,突出能力建設,注重解決問題,推進軍民融合,邊境管控和海上維權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四通八達的邊防公路“橫向貼邊、縱向到點”,一座座“資訊化烽火臺”隨時感知邊關的風吹草動,邊海防執勤手段正在實現從徒步、騎馬巡邏為主向以乘車(艇)、直升機巡邏為主的轉變,我軍管控邊海防的裝備和手段已實現“鳥槍換炮”。
群峰有脈,江河有源。邊海防巨變的背後,得益於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大眾歸心、民富國強這一興邊之本;得益於運籌方略、整軍經武、“堅城壘、精器械、練士卒”這一守邊之策。
邊防多在高、冷、遠之地,海防多在偏、苦、險之境。駐守這樣的地方,除了要戰勝“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辛勞,還需經受“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的艱難。
新形勢下,在“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下,一茬茬有志青年到邊疆建功、赴海島立業。廣大官兵在邊海防管控一線中,鑽密林,巡荒原,穿雪野,踏巨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像獵人一樣“哪怕睡覺也要睜只眼”,守衛著祖國的和平安寧,守望著人民的萬家燈火。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沒有比合力再強大的力量,沒有比聯防更嚴密的守防。軍民聯防巡邏體制不斷完善,軍地一體化執法制度更加健全……在東北邊防,邊民自發參與維護界江的行動;在廣西邊防,“紅領巾護碑小隊”定期開展活動;在西北邊防,柯爾克孜族老人20多年義務為邊防部隊送給養。這棵棵“根兒深,乾兒壯”的“小白楊”與邊防官兵一起守防,使得祖國的壯美邊防和遼闊海疆更加強固。
“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文化的復興;軍隊的強大,核心是精神的強大。越是戎馬倥傯,越是需要文化的滋養。5年來,當代中國軍隊戍邊人進一步激勵愛國豪情,培育戰鬥精神,悠久的邊海防文化在新時期不僅更加絢爛,還在廣大官兵的心底激發出了“暴虎馮河、不畏強禦”的勇氣和“鐵馬金戈輝日月,琴心劍膽耀江山”的豪氣。邊海防文化這粒“種子”正紮根成長,在櫛風沐雨中成為固邊、興邊、富邊的精神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