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翰霖博士追尋革命足跡重溫紅色記憶

發佈時間: 2017-10-05 14:41:54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李清江 張龍飛    責任編輯: 金玉澤

中國網10月5日訊 2014年,遊翰霖博士隨資訊系統與管理學院博士生論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小組赴延安實地參觀見學。出發前,他心裏充滿了期待和嚮往。他的家鄉是紅色名城貴州遵義,在讀完金一南教授的《苦難輝煌》後,對兒時熟悉的長征故事更加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完成了如此驚天動地的壯舉。期待著在這次延安之行中找到答案。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時,博士生論壇學習小組成員談論最多的是中央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或者是剛到陜北這塊貧瘠而陌生的根據地會面臨的種種現實困難。遊翰霖卻在思考中國共産黨人是如何在實事求是中探索正確的革命道路。參觀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時,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南泥灣革命文物展覽館,他們通過參觀當年墾荒時使用的農具和記錄那些熱火朝天勞動場面的照片,再次體會“一把鋤頭一把槍,開展大生産,保衛黨中央”的豪邁,真切感受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震天口號下人人積極參與勞動的激情。

參觀活動結束後,學習小組開展了學習體會交流討論。遊翰霖以《民族的脊梁》為主題,向大家彙報了他的感受和思考。人的一生很漫長,但關鍵的就那麼幾步。對於一支軍隊,一個政黨,乃至一個國家而言,這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些關鍵點,既是決定歷史長河流向的轉角,又是去沙存金的時代浪潮。時勢造英雄,又從來對英雄精挑細選,唯有那些懷著因對國家民族的無限熱愛的歷史自覺者,才能在歷史星空中鐫刻下他們璀璨的光輝。對於這些民族的脊梁而言,理想是指引方向的燈塔,祖國是九死不悔的守望,人民是一切動力的源泉,革命是百折不撓的執著。

在返校後,遊翰霖博士開始了國家安全戰略的學習研究,廣泛閱讀了大量不同領域的書籍資料,不斷總結和宣講學習心得和研究成果。在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他在其開設的察網專欄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倚天長劍要牢牢掌握在成熟的先鋒隊手中》和《中國軍隊為何遠勝於印度:時勢、英雄以及領導核心》。以此為基礎,他于8月24日赴原北京軍區某旅為我校駐訓學員做了《聽黨指揮,人民軍隊為“中國夢”保駕護航》宣講報告,從歷史脈絡和國家安全的角度闡述我對“軍魂意識”、“核心意識”以及強軍使命的理解,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和好評。(李清江 張龍飛)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