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烏專家澄清航發合作生變傳聞 展示合作成果

發佈時間: 2017-09-20 09:53:53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 馬俊 劉揚    責任編輯: 焦源源

【環球網軍事9月20日報道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劉揚】近日有外媒稱,中國與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合作遭遇重大危機——基輔地方法院凍結了中國北京天驕航空産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天驕航空”)在烏克蘭著名航空發動機生産企業馬達西奇公司41%的股份。然而在19日開幕的北京航展上,天驕航空與馬達西奇公司攜手展示合作生産的多種發動機,並簽署了多項重大合作項目。中烏航空合作的真相到底如何呢?《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並非“中烏航發合作生變”

在本屆北京航展上,馬達西奇公司與天驕航空聯手展示了多達6種不同用途的航空發動機實物,吸引了大批專業觀眾和中外廠商代表圍觀,似乎證明“中烏航發合作生變”的説法並不屬實。19日在馬達西奇公司同天驕航空的簽約儀式上,馬達西奇總裁博古斯拉耶夫表示,“我們目標堅定地執行與天驕的協議,並已經取得重要成果。馬達西奇的全體領導和全體員工,都非常自豪地來到中國與天驕合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獨家透露,相關報道提到“馬達西奇公司會借此將資産和産能轉移到烏克蘭境外,導致公司破産和毀滅”的説法非常荒謬。由於俄烏關係緊張,烏克蘭航空企業的傳統市場面臨很大壓力,號稱“動力沙皇”、擁有2萬多名員工的馬達西奇公司借助中國資金脫困是自然之舉;另一方面,烏克蘭的發動機技術對於擁有大量俄制飛機的中國價值巨大,所以綜合各種因素來看,中烏公司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合作是有利於兩國的。

據該人士分析,近日外界傳出的“烏克蘭發動機公司中資股份遭凍結”等説法是由中烏之外的第三國媒體首先披露的,中烏方面的航發合作可能讓該國企業受到刺激,所以主動發佈相關報道。同時,美國對烏克蘭政府的影響力正逐步加大,有可能美方因為某些因素對烏方施加了一定的壓力。

除了天驕航空,中國航空發動機國家隊——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航發)的多款發動機也亮相北京航展。現場展出了中法對等合作研製的渦軸-16發動機。據介紹,該發動機已隨AC352直升機完成首飛。而另一款QD70燃氣輪機是首次參加航展。它是中國航發以“太行”發動機為基礎研製的小檔功率輕型燃氣輪機,功率可達7MW。該燃氣輪機可分為工業型、艦用型、雙燃料型以及備用電源型。

中烏航空合作各有所得

天驕航空與馬達西奇公司當天展示的未來合作的6款發動機中,可配裝在中國L-15高級教練機上的AI-322-25渦扇發動機和主要配裝在俄羅斯“米”系列和“卡”系列直升機上的TV3-117VMA-SBM1V系列渦軸發動機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TV3-117系列發動機,它是解放軍從俄羅斯大量引進的米-17、米-171、米-8直升機使用的發動機,此前相關的大修與更換發動機需要返回俄羅斯進行。而如果引進TV3-117系列發動機後,中國就有能力在國內進行相關維修,不但增加自主能力,而且還能節省大筆開支。

中烏航空合作還能給雙方帶來什麼改變呢?天驕航空技術總監劉飛揚博士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烏克蘭在部分航空核心技術領域走在中國前面。例如馬達西奇在上世紀70年代就與西方同步開始研發發動機三轉子技術,目前來看也不落後。從製造角度來看,單晶合金的熔煉和鑄造、粉末冶金等技術是中國比較薄弱的,但對俄烏體系來説,這些技術已經應用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對中國航空發動機的提升具有很大推動作用。

劉飛揚強調,中烏的航空合作,絕不僅僅是中方從烏方單向學東西的過程。其實,烏克蘭受這些年經濟發展以及外部國際關係的限制,並沒有太先進的製造設備,中國不僅有,而且中國廠商自己就可以生産,所以中方也可以為烏方提供相應的幫助。比如在3D列印方面,中國遠遠走在烏克蘭前面。雙方在一個聯合研製的型號中已談到了使用中國研發的3D列印結構件。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環球時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