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9月11日訊 “今天你學習了嗎?今天你訓練了嗎?今天你進步了嗎?”在巴東雷達站,模擬訓練室門上貼著這三個問句,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位於1892米的高山之巔,這個站連續27年保持雷達情報合格率100%,連續5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一連串成績的背後,不光有汗水,還有緊貼實戰訓練拓寬思路的途徑方法。
有一年,該站保障某重要空情時,因設備老舊,雷達捕捉空情幾度“延時發現”,幸好特情處置方案完善,官兵齊上陣共同補救,才勉強完成了這次任務。事後,他們在反思中,普遍談到:類似的實戰化訓練也曾開展過,但大家都是盯著問題解決問題,並沒有從戰法訓法上找原因、求突破。
很快,“講武堂”應運而生。一開始,由幹部骨幹結合部隊實際和下步任務特點,設置貼合自我的訓練進度,輪流備課授課。後來,越來越多的官兵嘗到了“甜頭”,部分官兵甚至自發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集智攻關,與大家分享理論成果。
如今,這個“講武堂”已經連續舉辦130多期了,內容從原先的特異情處置、雷達排故等雷達兵單方面的知識,延伸到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電子對抗兵等多個兵種、成體系的戰法訓法研究。登臺授課的不光有連隊幹部、業務骨幹,也有許多“初出茅廬”卻對某一作戰領域頗有心得的下士、義務兵。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臺。”站長焦戰濤隨手拿出一名戰士的軍事訓練筆電,上面密密麻麻記錄的訓練筆記,讓這個薄薄的小本顯得沉甸甸的。近三年來,該站被全旅轉發推廣的實戰化訓練意見建議、經驗成果就多達十余條,在連隊官兵眼中,會學習和會訓練,幾乎劃上了等號。
理念一變天地寬。去年,該站官兵在旅機關的指導下,根據區內地形地貌、兵器性能參數等資料,按照比例尺,自主研製了用於實戰化訓練的沙盤,在此基礎之上,建成了全旅首個實戰化訓練戰勤研究室,並將“講武堂”從教室搬到這裡,實戰化訓練、戰法訓法研究有了倣真平臺,教學水準更上臺階。
“這個‘講武堂’地理位置高,教學水準也很高。”站長焦戰濤自信中透著幾分謙虛:“區內縱橫交錯的山脈為兵器發揮最佳性能增添許多難度;潮濕、高寒的自然氣候,讓我們必須想著法子為兵器“取暖”,確保它“身體健康”;扼守區內部分重要空中要道,每日處理的空情量以千為單位計數,需要我們常備不懈、枕戈待旦……”山高人為峰,不論眼前有多少困難,焦戰濤都覺得,自己有信心帶領官兵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