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醫王峰深入武警大理支隊開展義診活動

發佈時間: 2017-09-08 14:37:19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馬亮志    責任編輯: 金玉澤

王醫生耐心細緻的反饋病情。

中國網新聞9月8日訊(通訊員 馬亮志)抽出5根銀針,消毒後嫺熟地紮在患者腰部(膝蓋、腹部),刺入、捻轉、提插、揉捻,整個過程收放自如。經過一番調理,一名腰肌勞損的戰士頓時覺得輕鬆許多。這是醫生為武警雲南總隊大理支隊官兵就診時的一幕。

近日,記者尾隨戰友前去巡診室看到,為官兵診療的並不是部隊現役軍醫,而是一位理著平頭短髮、面相溫和的地方醫務人員。經打聽得知,這位醫生名叫王峰,遼寧撫順人,1962年10月出生,1979年入伍並先後服役于原瀋陽軍區81573部隊和81579部隊,1983年5月入黨,1998年退役後多次到解放軍、武警部隊邊關哨所義務巡診,家族五代行醫,擅長針灸療法,身懷祖傳醫術、矢志服務部隊官兵的他,曾被譽為“軍旅神醫”。

巡診中,王醫生態度和藹,服務週到,不僅有針對性地對部隊常見的肩、腰、腿部傷病情況,幫助官兵疏通經脈,對不適部位進行放鬆,而且與官兵親切交談,通過“望聞問切”等形式對前來就診的官兵進行細緻的把脈、檢查和針灸,對官兵諮詢的各類病症一一作出耐心的解答。“王醫生,你不收任何費用,還如此的細心,到底圖什麼呢?”在一旁排隊候診的戰友問他。

王醫生邊給就診的戰友把脈,邊笑著回答:“我曾在部隊當過19年的兵,我很愛部隊,見到你們就感覺很親。其次嘛,我的父親也是一名老兵,負責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救治傷員時被炮彈炸傷了一條腿,後被3名新兵救了生命,遺憾的是救父親的3名戰士都光榮犧牲了。父親生前經常叮囑我為兵診療時不能收取費用,這也是我無償為部隊服務的初衷!”

從早上到中午,再從中午到晚上、淩晨,慕名前來就診的官兵一茬又一茬,巡診室裏好是熱鬧。

傍晚時分,營區響起開飯的軍號,部隊領導邀請王醫生前去食堂就餐,他依然一邊把脈一邊微笑答道:“不用,勞駕您找個飯碗,隨便打點飯菜給我在這將就著吃吧!”一句厚德仁心、樸實而敬業的話語讓在場的官兵深感敬佩,在部隊官兵多次邀請下,他安撫了後面排隊的戰友:“那我們都先去吃飯,吃過飯後我們還來這繼續看!”

匆匆吃過午飯,王醫生急步來到巡診室,繼續著他的工作,把脈、問答、查看、囑咐、針灸,巡診室裏閃動著他忙碌的身影。在該支隊一大隊,有位瘦小的列兵飯後慕名來找王醫生看胃病,就診後與戰友聊天時説道:“王醫生對待自己和其他患病的戰友都是微笑服務、精心診治,可謂是德藝雙馨的好醫生。”憑著高尚的醫德品性,王醫生以“耐心、細心、盡心”的職業操守去對待每一名戰友,雖然忙累,但他始終對每名官兵笑臉相迎、笑臉相送。

星空閃閃,夜深人靜,孤燈一盞。忙碌的時間總是飛快,此時已是次日淩晨2點多,漆黑的機關大院唯獨巡診室還亮著燈光,巡診室裏前來就診官兵的身影依舊熙熙攘攘。“王醫生,聽説您今早就要返回了,現在已是淩晨2點多,要不等下次您來我們再看吧?”等候針灸的小李由衷説。“沒事的,等這忙結束了,我稍瞇會,中午在飛機上也可以睡,你我都是軍人,為自己人服務我更加高興,你們都不容易,我來了能做一點是一點!”

望聞問切,切中病機,探病求源,認真診治,視官兵如親人,王醫生的一言一行無不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名官兵,就如該支隊政治處楊憲主任所感慨的:“王醫生的真心、用心、誠心和耐心,感動和教育著我們支隊的每一名官兵,我們要學習他這種‘面向基層、服務官兵、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並轉化為投身練兵備戰、執勤處突、反恐維穩的巨大動力,以實際行動當好大理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向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獻禮!”

第二天離別前,王醫生很是眷戀軍營,提議同部隊官兵一起合影留念,並向戰友們留下了聯繫方式,方便以後就醫聯繫。王醫生心繫部隊、情係官兵、愛灑蒼洱的義舉,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深受廣大官兵好評和讚譽,極大地鼓舞了兵心士氣。據統計,王醫生全天累計巡診中隊以上單位5個,診治官兵200余名。王醫生還主動提出將為30多名患有精索靜脈曲張的戰士免費郵寄藥物。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