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5日發表題為《“布拉莫斯”:你需要知道的有關2.8馬赫的印度導彈的一切》的報道稱,如果襲擊是在距離目標120公里範圍內發動的,那它能全程超低空飛行直至目標。儘管借助搭載了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AWACS)的飛機可以較早發現導彈,但一艘軍艦很可能只有在一枚掠海飛行的導彈飛到30公里距離之內時才能發現它,從而使軍艦隻有30秒鐘的反應窗口。一項有趣的分析稱,一艘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無法一次應對超過12枚“布拉莫斯”導彈,而超過64枚“布拉莫斯”導彈就能對整個航母戰鬥群進行飽和打擊。
“布拉莫斯”導彈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由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發的,該項目旨在開發印度版的P-800“縞瑪瑙”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導彈的名字是把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及俄羅斯的莫斯科河的名字組合而成的。
巡航導彈的設計初衷就是從距離極遠的地方打擊目標,從而不會令發射平臺暴露在敵方報復下。經典的巡航導彈就是美國研發的“戰斧”巡航導彈。這款2900磅重的導彈通過軍艦和飛機發射,它能以每小時500英里的速度——這個速度大致相當於普通客機——巡航1000英里(射程視具體型號而定),然後擊毀目標。
冷戰期間,俄羅斯研發了一款種類不同的巡航導彈,旨在擊毀美國航母。這些導彈以超音速飛行,以便更好地規避航母的防禦系統——包括戰鬥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地對空導彈以及用“加特林”機炮發射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它們的體積也更大,以便增加“一擊必殺”的幾率。
“布拉莫斯”導彈利用一枚火箭提供初始加速度,然後用衝壓噴氣式發動機在長距離飛行中保持高航速。“布拉莫斯”事實上的速度比P-800導彈略高,為2.8馬赫。它的重量也相當於“戰斧”導彈的2倍,為6000磅。
由於重量2倍于“戰斧”、速度4倍于“戰斧”,“布拉莫斯”導彈在撞擊目標時的動能大大增加。儘管彈頭較小,但撞擊的後果是毀滅性的。
更重要的是,“布拉莫斯”在超低空飛行時能保持超音速,這使它極難被發現和攔截。此外更加厲害的一點是,“布拉莫斯”在撞擊前不久會做出蛇形機動進行規避,從而難以在近距離內被擊落。
一艘被“布拉莫斯”鎖定的現代軍艦可以用縱深防禦系統(即連續發射的中短程防空導彈以及近程防禦武器系統)進行回應,以擊落來襲導彈。但是,一次有效的襲擊將會發射多枚導彈,以便制服這些防禦性的對抗措施。
“布拉莫斯”的射程相對較短,僅有190英里(合290公里),還不到俄羅斯P-800導彈的一半。這意味著,“布拉莫斯”的發射平臺必須離它們的目標較近,因而有可能進入會被發現和攔截的射程。
這是有意為之,因為要遵守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由35個國家聯合簽署的這項制度對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巡航導彈的出口進行限制。俄羅斯是該制度的成員國,而在剛剛過去的6月28日,印度也同意加入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