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解放戰爭為什麼能贏? ( / 4)
發佈時間: 2017-07-17 08:09:06 | 來源: 中國軍網 | | 責任編輯: 劉峻淩
挺進中原
曾經佔領的城市先後失守,人民軍隊為何如此“鎮靜”?戰爭的進程與結局遠非通常的軍事理論可以解釋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在戰略上別無選擇,從國家政權的象徵意義上考量,他必須全面佔據大中城市和交通幹線。在這一階段,人民軍隊佔領過的城市,像晉察冀解放區首府張家口、華中解放區首府淮陰、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乃至共産黨的中樞延安都先後失守。然而,毛澤東“對城市的丟失表現得很鎮靜”,毛澤東認為蔣介石佔領大城市的結果,僅僅是得到了一些“空蕩蕩的大樓和美國的大號新聞標題”,最重要的是國民黨軍因此“損失了有生力量”。
為佔領大中城市和交通幹線,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國民黨軍主力大部分變成了守備部隊。以至於在戰爭中後期,幾乎所有的戰鬥都圍繞著一個目標進行:國民黨軍死守不動,直到所有的城市都被圍成孤城,所有的交通幹線都被割裂成段落,最後被迫突圍時陷入包圍被殲滅。從機動條件上講,擁有大量機械化裝備並佔據著主要交通幹線的國民黨軍應有更高的機動性,但事實相反,守備大中城市的國民黨軍部隊不敢邁出堡壘一步,一旦他們試圖出城就會嘗到挨打的滋味。而他們佔據的交通幹線也十分脆弱,共産黨人根本無需動用正規部隊,一聲令下後民兵和老鄉便可在一個晚上把數十公里鐵路線上的所有枕木卸光。所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一戰略原則在解放戰爭中被人民軍隊演繹得極其生動。
三大戰役
與此同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軍事指揮上,蔣介石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他的陸海空軍。國民黨軍內部的派系林立是軍閥割據時代遺留的現狀。在解放戰爭中,無論是戰略決戰,還是局部作戰,蔣介石制定的任何方略無一不受到國民黨軍中的政治和軍事派系的掣肘。
派系林立的結果是:對己保存實力,對他見死不救。
派系是什麼?是私利集團!
人民軍隊沒有私利可言,只有解放全中國的共同目標。
因此,當戰場局勢要求兵力並不強大的中原野戰軍單獨殲滅實力雄厚的黃維兵團時,鄧小平説,就是把中原野戰軍打光了,其他的野戰軍照樣可以渡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