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創建進程可分為哪三個關鍵性時段?

發佈時間: 2017-07-13 07:26:47    來源: 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 邵維正    責任編輯: 栗衛斌

百戰磨礪,淬火成鋼

紅軍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面對嚴酷的革命戰爭,這支軍隊不僅要定準方向,鑄牢軍魂,還要能打仗、打勝仗,練就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本領,才能完成好革命的政治任務。創建不久的紅軍有一個特點,不是學好了再打,而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靠著在頻繁艱苦的戰爭實踐中磨礪頑強的戰鬥作風,形成獨特的人民戰爭戰略戰術。

經過艱苦努力,紅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1930年春已發展到十幾個軍,約7萬人,加上地方武裝共10萬人。這時,中共中央開始實行戰略轉變,主力紅軍組建軍團和方面軍,形成主力紅軍、地方紅軍和赤衛隊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系,成立了紅軍總部和戰略區,統一領導和指揮體制。

紅軍的發展壯大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立即下令調集重兵,對蘇區紅軍進行大規模的“圍剿”。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的10個月裏,國民黨軍接連對中央蘇區發動三次大“圍剿”,兵力從10萬、20萬增至30萬人,第三次“圍剿”蔣介石親自擔任總司令,採取“長驅直入”的戰略,妄圖消滅紅軍主力佔領蘇區。

紅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展開了英勇的抵抗,並探索和形成了實行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實行運動戰、在運動中發現敵人弱點打速決戰殲滅戰,不失時機地實行進攻、擴大成果等作戰原則,粉碎了國民黨軍的三次“圍剿”。1931年夏,毛澤東填詞記述紅軍第二次反“圍剿”:“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紅軍的戰法。

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風順,往往會出現反覆和曲折。隨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形成,尤其是錯誤的軍事路線影響到中央蘇區之後,紅軍建設遭受了很大的衝擊和挫折。教條主義者否定了紅軍行之有效的“誘敵深入”方針和正確的作戰原則,排斥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撤出中央蘇區開始長征。

舉世矚目的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跡,對紅軍來説是前所未有的血與火的考驗。紅軍在長征中面對著三個方面的嚴峻鬥爭:一是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兩年間共發生600余次戰鬥。二是經歷黨內的兩次重大鬥爭,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北上途中又粉碎了張國燾的分裂活動,使紅軍指戰員心明眼亮,堅定跟黨。三是爬雪山過草地,忍饑挨餓,風餐露宿,克服惡劣環境造成的生理極限。紅軍正是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革命意志,闖過了敵情、政治、自然等重重艱難險阻,練就出鋼筋鐵骨的英雄群體,這樣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是打不倒壓不垮、不可戰勝的。

溫故而知新。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從抗日民族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一路走來。90年間形勢和任務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軍隊的民主制度和不怕艱險、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等紅色基因,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不會變也不能變。新一代的革命軍人要以史鑒今,不忘初心,繼承優良傳統,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創新,認準目標,勇於擔當,不負使命,努力拼搏,經過強軍興軍的艱苦實踐,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軍網綜合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