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國防教育學院啟動“尋訪紅色軍魂”活動( 1 / 6 )

發佈時間: 2017-07-04 13:23:39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李曉東 袁萱祺    責任編輯: 仝選
分享:

老紅軍秦華禮與河海國防生代表親切交談。袁萱祺 攝



中國網新聞7月4日訊(通訊員李曉東 袁萱祺)在中國共産黨建黨96週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從7月1日開始,一場“尋訪紅色軍魂,傳承不屈信仰”2017年河海大學大學生志願者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活動,在南京中山陵園核心景區內的江蘇省鍾山幹部療養院正式啟動。來自河海大學國防教育學院、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電腦與資訊學院的代表參與了首次尋訪活動。

據本次活動的牽頭方河海大學國防教育學院介紹道,紅色基因承載著黨和軍隊極其寶貴的“DNA”,是我們情感的依附、精神的歸宿、前行的動力、勝利的保證。習主席視察新疆軍區某紅軍師時,語重心長地説,你們開展的“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建設,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這個做法很好。要發揚光榮傳統,永葆老紅軍政治本色。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河海大學國防教育學院將軍魂尋訪活動與大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在開展國防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同時挖掘出革命前輩身上的革命好傳統,留下一段關於老兵關於軍魂的民間影像。

永遠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不是喊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實幹是最響亮的語言。在活動的前期籌備中,河海大學國防教育學院積極籌劃,緊密部署。紅色基因是在中國共産黨自身誕生、發展及領導人民群眾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積澱起來的一種特殊文化類型,蘊涵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大學生志願者來自不同的省份城市,在挖掘當地紅色資源上尤其獨特的優勢。經過反覆衡量,選取軍隊機關、幹休所、療養院較為集中的首都北京,兵城南京為重點尋訪城市,以國防生、軍娃、新聞學子為骨幹組建尋訪團隊。學院高度重視軍魂尋訪工作,河海大學國防生大隊政委韓熠老師擔任軍魂尋訪實踐活動指導老師,邀請原北京軍區善後辦副政委馬譽煒少將指導北京地區的尋訪實踐活動,邀請南京市雙擁辦練紅寧老師指導南京地區的尋訪實踐活動。

堅定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核心,也是當代青年最應該傳承的紅色基因,軍魂尋訪的啟動暨首次尋訪就是走進一位走完長征的百歲老紅軍。首次軍魂尋訪活動在南京市雙擁辦練紅寧老師指導下開展,河海大學首批軍魂尋訪志願者在鍾山幹部療養院有幸採訪到了我國健在最年長老紅軍之一105歲的秦華禮。秦老1913年出生於四川省通江縣,1932年參加紅軍,長征中3過雪山草地。曾擔任紅四軍軍部無線電臺臺長。1958年任南京郵電學院首任黨委書記、院長,1983年離休。離休20多年來,秦老始終繼續發揮著一個職業革命家的餘熱,他有紅軍戰士的優良傳統和黨員的對黨忠誠,經常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經常給大學新生、中小學生作演講,講革命傳統、講革命歷史、講為人處事,以親身經歷給下一代進行思想教育。大學生志願者採訪前正遇到秦老給小學生講革命好傳統,志願者們同小學生一起在秦老的講述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來自南京鎖金新村第一小學的陳浩然同學説,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源於秦爺爺們的犧牲奉獻,我們要好好學習才不辜負秦爺爺們奉獻。

在已經參加過數次與“紅色”有關的活動、來自河海大學16級國防生鄭澤全看來,在當時那個缺少糧食,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的長征環境中,一句“黨員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使我影響深刻。作為一名國防生,更加應當發揚這種精神,老革命家點燃的星星之火,由我們來繼承,由我們肩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如今,紅軍長征雖已成為過去,雖然再沒有了當時的雪山和草地,但長征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向秦老致敬!向長征精神致敬!

首次尋訪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活動在接下來的2個月左右時間裏,在河海大學國防教育和軍地有關單位的協調下,大學生志願者將分批次走進海軍大院、國防大學、北京軍區善後辦不同類型的典型單位和老兵人物群體中,走進老紅軍老八路老革命的家中,感受他們豐富多彩的軍旅生活,用青春的視角和稚嫩筆觸講述老兵故事。

1   2   3   4   5   下一頁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