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打仗前都有何異動?這裝備比航母還重要

發佈時間: 2017-05-29 08:52:34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陳虎    責任編輯: 戚易斌

資料圖: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當今世界,打仗肯定是大事,而且,一旦這個仗美國參與的話,很可能就要“打大”。所以,美軍是否要打仗的判斷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判斷美軍是不是要打仗,往往是拿航母來判斷,因為航母是美國在海外最大的機動兵力集團。一般判斷説,1艘航母來了,基本上還不會打,一旦到了3艘以上,要打的成分就會很大,特別是對一些比較大的仗,用大規模航母集結作為判斷,幾乎成了軍事愛好者和網友們的“金”標準。

正是因為這個因素,美軍經常會用部署航母來實施所謂的威懾,給對手施加壓力。可在實踐中,僅僅用航母來判斷美國是否會打仗,好像有時靈,有時不靈。能不能用更多的因素更準確的判斷美軍是否要打仗呢?《世界軍事》即將刊出《開戰前,美軍有哪些異動之舉》,分析了美軍打仗之前的一些異動。

資料圖:DMSP衛星

第一是看衛星。現代戰爭情報為先,在沒摸清對方底細和動向的情況下,美軍絕不會輕易開戰。要摸清對方的底細和動向,美軍越來越依靠太空衛星技術,這就涉及到衛星的部署和調整問題。

衛星的軌道和部署的位置,直接影響到它對某一個地區的偵查效率。要打仗的時候,美軍會臨時調整大量衛星軌道,同時往擬作戰地區集結相當數量的在軌衛星,甚至會臨時發射一些衛星。海灣戰爭之前,考慮到伊拉克當時有“飛毛腿”導彈,美軍把5顆在軌的導彈預警衛星,全部調整到印度洋上空,完成組網,實施預警。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軍應急發射了3顆KH11高解析度的成像偵查衛星,另外還發射了3顆具有全天候偵查能力的“長曲棍球”雷達合成孔徑成像衛星。這6顆衛星在戰場當中,為美軍提供了大量的實時戰場的情報。

同時,美軍還會集中調配一些保障衛星,比如説通信衛星、氣象偵查衛星,甚至還會利用民用的資源,比如購買民用成像衛星的高解析度的圖像,來完成情報偵查需要。

衛星的動向,雖不是每個人每個國家都可以看到,但只要有對空監測能力的國家都能發現。可以確認的是,面對重量級的對手,美國要大打的時候,衛星的調整是必不可少的。

資料圖:駐阿美軍特戰小隊

除了看衛星之外,再一個就是看兵力。打仗肯定是要靠兵力的,即使是小打、中打,也要做好大打的準備。在這方面,美軍部署兵力上常常是牛刀殺雞,所以兵力的調整和部署就成為判斷美軍是否要開戰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軍部署了6個航母戰鬥群和4個兩棲攻擊艦戰鬥群,這個規模相當大了。可見,即便面對在海灣戰爭中已被大幅削弱的伊拉克,美國要打滅國之戰的時候,動用的航母、兩棲攻擊艦兵力,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碰到一個比薩達姆實力更強的對手,美軍會部署和動用多大的兵力呢?這個可想而知。

資料圖:美海上預置艦沃森號

除了衛星、兵力,還有就是看物資。打仗要有大量的物資消耗,這些物資美國會有一個前置的部分,比如説他的海上預置艦。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美軍曾向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基地增派部署了數艘,包括“華生”級大型中速滾裝船在內的海上預置艦,另外在附近的一些基地上,也有大量的物資補充。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看指揮。儘管我們説美軍現在是全球部署,他的指揮系統在主要的熱點地區和相應的一些地區,都有比較完備的部署。但是真要打仗,特別是打大仗,他的指揮、部署和體系會進行戰前的調整。一個是戰區指揮人員的調整,儘管戰區有常設的指揮官,但是平時和戰時是不一樣的,一旦要打仗,特別是打大仗,打惡仗的時候,指揮員的調整不可缺少。另外還有一個就是他往往會向熱點地區或者要打仗的地方,部署一些前進指揮部,往往不光是一個聯合指揮部,還會包括空中的、海上的、地面的。這樣的一個比較大規模的指揮部署和指揮人員的調整,往往也很難逃過媒體和情報系統的眼睛,這也會成為美軍是否會打仗的一個重要的判斷指標。(陳虎)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新華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